2023年,實干拼經濟!南方都市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上線“信心有數”欄目,用數據記錄廣東實現現代化的奮進之路,用數據描繪萬馬奔騰共創美好的活力之路,用數據書寫每一個你我昂揚向上的信心之路。
千里之行,系于你我;心中有數,廣東可期。
“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今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預制菜寫入其中。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再次提出“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制菜基地建設”。預制菜產業正迎來全新發展機遇。
向來“敢飲頭啖湯”的廣東正是我國預制菜產業發展最為成熟和規模最大的省份之一,三年來創下“十個第一”,占據產業生態鏈優勢地位。一批富有特色的粵味預制菜推動廣東預制菜產業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廣東預制菜產業增速跑贏全國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產值超過4000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廣東產值達545億元,同比增長31.3%,產業增速跑贏全國。
此外,艾媒金榜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各省預制菜產業發展水平排行榜》上,廣東以94.04的產業指數位居榜首,產業發展形勢居全國領先地位。
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條,是廣東發展預制菜產業的底氣所在。背靠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廣東,消費市場廣闊,食品加工業等工業基礎雄厚。同時,無論是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還是水果、蔬菜、畜禽、水產品等農產品產量,廣東都位居全國前列。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再創新高,達8892.29億元。由此足見廣東發展預制菜產業的先天優勢。
搶先布局11家預制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慶營表示,實踐中發現,預制菜已成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是推進“菜籃子”工程提質增效的新業態,是農民“接二連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對促進創業就業、消費升級和鄉村產業振興具有積極意義。
不過,單一的預制菜產品做起來容易,要讓整個產業做大做強,還需要運用工業化思維。
為更好地用“工業鍋”炒好農業菜,2022年,廣東率先規劃建設11個預制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分布在廣州、珠海、佛山、江門、惠州、肇慶、湛江、茂名、韶關、潮州10個地市,推動廣東預制菜以園區形式聚集發展。
要讓廣東預制菜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差異化發展是“法寶”之一。在產業園布局上,廣東并非隨意“圈地”,而是充分依托粵菜不同流派,深挖當地飲食特色,在各地形成帶動效應顯著的預制菜產業集群。如以廣州、佛山等珠三角地市為代表的廣府預制菜,以湛江、茂名為代表的粵西特色水產預制菜,以惠州為代表的客家預制菜,以潮州為代表的潮汕預制菜,粵北韶關則開發了別具一格的食用菌預制菜。全省預制菜發展正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20家粵企入選全國預制菜生產百強企業
放眼全省,越來越多農業龍頭企業也紛紛搶灘布局預制菜產業,形成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良好態勢。
今年3月,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2023首屆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胡潤中國預制菜生產企業百強榜》。廣東共20家企業上榜,數量居各省份之首。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接受南方農村報專訪時表示,廣東發展預制菜有很好的先天優勢,尤其是現有供應鏈很強,不管是預制菜產業發展必需的裝備,還是地理區位,廣東的優勢都非常明顯。“在我們傳統的理解里面,廣東企業家都是比較勤奮、務實、低調的,會默默做很多事情。尤其在佛山能發現,這里能把很多小行業做到全球化。”“我相信預制菜也會走到全球化的。這就是廣東企業家精神的一種體現。”
推出首份預制菜名品目錄
“敢飲頭啖湯,敢為先行者。”坐擁多種優勢的廣東是全國最早鼓勵發展預制菜產業的省份之一。過去三年,廣東以小切口撬動大變革,在全國率先組織化、系統化推廣預制菜產業,創下全國“十個第一”:創建全國第一個預制菜集成推廣平臺;舉辦第一個全國性預制菜高峰論壇,成立全國第一個省級預制菜產業聯盟;舉辦全國第一個省級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推出全國第一份十大預制菜名品目錄;發布全國第一套預制菜關鍵核心技術;開展全國第一場集群營銷活動;簽發全國第一批RCEP原產地預制菜證書;規劃建設全國第一個預制菜產業園;制定全國第一套預制菜標準體系;出臺全國第一個省級預制菜產業發展支持政策。
2021年11月,廣東在全省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上率先推出廣東預制菜十大名品,包括恒興鮮蝦、一夜埕金鯧魚、風味烤魚、麻辣小龍蝦、御鮮鋒酸菜魚、潮鹵獅頭鵝、“天下一盆”大盆菜、速凍免洗凈菜(青菜)、粵式白切雞、潮州牛肉丸等,全方位展示了廣東預制菜的實力,為“食在廣東”賦予新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