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是24節氣中的春分,各地搶抓農時,積極推進春季糧食生產。巴渝田野上,生機盎然的春耕備耕畫卷正徐徐展開。
眼下,梁平區46萬畝水稻的育秧工作已完成95%。在平均海拔700米的銀杏村,村民們正忙著擺秧盤,農技人員也積極跟進,指導村民采取措施,預防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重慶捷梁農機股份合作社總經理唐洪官告訴記者,做好了預防,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
云陽、墊江等地充分發揮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聯農帶農作用,推廣集中式育秧。在墊江龍田村的育秧基地,種子成活率達到了9成,培育出來的秧苗密度適中,品質也更有保證。
墊江縣長龍鎮龍田村種糧大戶葉蕓谷說:“非常地省時省力,一天大概能播種200畝地。”
墊江縣長龍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林莉娥介紹,購入精準播種器、插秧機等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專業化發展。
在綦江,農戶們正趁著晴好天氣栽種玉米。趕水鎮采取“村集體公司+農戶”的種植模式,統一育苗、栽種、技術指導。
為促進糧油生產,重慶大力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在開州區白鶴街道的種植示范點,農技人員手把手指導農戶科學測距、打窩、放種、施肥。
重慶市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高級農藝師王開周表示,采用這種模式,他們玉米的產量,畝均可以增加100公斤以上,效益平均每畝能夠提高15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