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農歷三月后,南方雨水充沛,桑葉肥嫩,蠶寶寶快速生長,采桑養蠶最忙的季節開始了,因此這個月也被稱為“蠶月”。進入農歷四月,便正是廣西柳城縣春蠶繭大批量上市的時間,全縣各鄉鎮蠶農都忙著銷售蠶繭和養育新蠶。
5月11日,在沖脈鎮沖脈社區周邊的桑園里,蠶農韋彩英聘請了15名工人采摘、搬運桑葉。“現在我養的蠶到5齡了,每天都要請人才忙得過來。”她說,今年每批都養4張以上的蠶,按一年10—12批算,年收入預計有28萬至30萬元。
韋彩英有著20多年種桑養蠶經驗,是當地的養蠶能手。除了自己桑蠶種養,她還成立了家庭農場發展小蠶共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她的小蠶共育基地每年向周邊鄉鎮供應5000多張小蠶,按照目前360元/張的價格,僅此一項收入就超百萬元。
沖脈鎮是柳城縣種桑養蠶的主要鄉鎮之一,全鎮超過85%的農戶從事桑蠶產業。目前,該鎮桑園面積約1.45萬畝,年產鮮繭約2200噸,有小蠶共育基地8個,蠶繭收購站7家。隨著首批春蠶繭上市,鎮上各蠶繭收購站也開始忙碌起來。
在沖脈社區的一家蠶繭收購站,工人將蠶繭烘干后以備運輸。“我們每天的收購量在2500公斤至1萬公斤。”收購站負責人伍程龍介紹,目前市場收購價格為64元至70元/公斤,創下近年來蠶繭收購價新高。
蠶繭收購價格的持續走高,也帶動繅絲加工產業的發展。在柳城縣工業園區河西片區的一家繅絲加工廠,企業開滿20條生產線,400多名工人投入到生產中,生產的產品銷往浙江、江蘇等地。企業負責人韋永穎介紹,工廠每天生產蠶絲可達1.7噸。
柳城是廣西桑蠶十佳基地縣,桑蠶產業是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該縣積極推動建設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實施廣西桑蠶標準園建設、桑蠶優質高效種養、深加工技術集成應用示范等一系列項目,不斷提升科技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縣桑園總面積14.39萬畝,輻射帶動2.5萬戶農戶種桑養蠶,戶均養蠶收入超4萬元,蠶繭年產值10億元,每年共育量5000張以上規模的小蠶共育戶23家,小蠶共育率為96%左右,有繭絲加工企業5家,年可生產生絲2000噸以上。
在鳳山鎮對河村塘進屯,當地還以“禪韻絲緣”現代蠶業(核心)示范區為核心,依托開山寺旅游資源,打造鄉村旅游產業,推進“農業+旅游+文化”組合發展,形成“游古寺—觀桑園—采桑果—賞江景”生態農業觀光線,成為該縣“桑蠶+”產業融合的典型。去年,全村接待游客15萬多人次,全村旅游業年收入約150萬元,旅游從業人數1500多人。
“下一步柳城縣將在穩定桑園種植規模的基礎上,促進桑蠶產業高質量發展。在人才、技術、品牌等方面下功夫,打開桑、蠶、繭、絲、綢全產業鏈條發展的新局面。”柳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韋慶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