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數字貨運平臺運滿滿聯合物流領域研究咨詢機構引航咨詢,共同發布了《長三角食品(包裝)供應鏈物流洞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運滿滿數據顯示,長三角食品(包裝)產業近年來呈現出了典型的逆周期特點,即便是在包含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2021年在內的近三年,線上食品類貨源的發運量也在穩步抬升,年均增速穩定在2.43%。
白皮書顯示,根據食品類型、加工程度、品牌的不同,供應鏈模式可大致分為生鮮供應鏈、短鏈供應鏈、長鏈供應鏈,分別呈現出不同的運輸輻射半徑與物流模式。
在菜市場、水果店、超市里購買的各類水果生鮮等屬于生鮮供應鏈,如上海本地的水果四大金剛(馬陸葡萄、奉賢黃桃、倉橋水晶梨、崇明柑橘),一般都是淺加工,標準化程度相對低。這類產品一般本地生產、本地銷售,由產地倉直接運輸到零售終端,覆蓋半徑基本為300公里以內,物流通常采用整車直配形式。
預制菜、礦泉水、米面糧油等,為淺加工食品,需要通過揀選、包裝等環節,具備了一定的標準化、品牌化,屬于短鏈供應鏈。這類食品的銷售半徑能輻射全省及周邊部分省份,運輸距離能達到800公里。這類產品從產區出發,到達加工倉進行揀選、切割、包裝環節,然后送往零售終端。物流通常采用整車運輸+城市配送的形式來完成。
飲料、休閑食品、茶葉等,在短鏈供應鏈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為深加工且標準化產品,通常具有品牌,銷售為多級分銷模式,供應環節通常包括產地倉、加工廠、一級經銷商倉、二級分銷商倉、甚至三級分銷商倉,最終才能抵達全國各地的零售終端,屬于長鏈供應鏈。物流通常采用整車/專線+倉儲+城配的形式來完成。
運滿滿數據顯示,長三角食品(包裝)產業近年來呈現出了典型的逆周期特點,即便是在包含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2021年在內的近三年,線上食品類貨源的發運量也在穩步抬升,年均增速穩定在2.43%。
近5年來,長三角食品產業的冷鏈化率(冷藏車承載貨量占比)在穩步提升的同時始終領跑全國食品產業平均水平。2019年,長三角食品冷鏈化率為7.63%,至2023年已躍升至23.16%,同期全國水平分別為4.45%和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