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生鮮是短周轉品類,周轉越快損耗越低,生鮮配送分揀中心作為分包裝倉庫,在庫期間損耗越少意味著企業成本越低。
倉庫是配送企業存儲和保管物料的重要場所,庫房管理是企業物流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而庫存控制水平則代表了一個企業總體的管理水平。高效的庫存控制管理是企業經營革新、降低成本的重要一步,如何改進與提高庫房管理水平,對生鮮配送企業保證生產供應、節約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現實意義。
目前很多企業的倉庫管理仍然存在著現場管理混亂、賬物數據不符、貨物積壓嚴重等問題,導致公司資金周轉困難、浪費嚴重、管理成本增加,具體現狀如下:
1、倉庫原材料包裝規格不統一、高度擺放不統一、沒有數量標示和檢驗合格標志,導致發料困難、數量不準、盤點困難、無法識別庫存期限、無法做到先進先出、擺放不標準、影響倉庫整體形象。
2、卸貨區倉庫物料擺放混亂,倉庫空間浪費大,未按區域、類別、規格儲存、無標示、通道堵塞、發料困難、效率低下,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從初期就建立好的倉庫管理辦法,有利于企業員工養成良好的習慣,大大提高了執行水平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同時提升員工的專業水平,提高員工工作成就感。
那么倉庫規劃要注意什么事項呢?
倉庫規劃的注意事項
重點突出,特殊保護
即對貴重、易損、易漏、保質期短的商品進行重點管理,定期盤點、整理,降低庫存損耗風險。
比如葉菜類就很容易受損,怕擠怕壓怕摩擦,一個周轉筐必不可少,閑時碼貨節省空間,分揀時訂單直接入框、裝車降低搬運損耗。
生鮮商品分類存放
我們常見的在規劃生鮮配送中心時就會有明確的功能分區,保鮮區、冷凍區、常溫區;以及卸貨區、分揀區、投框區……分區歸類有助于員工記憶,形成熟練的工作路徑。
“
例如在對商品進行儲存時,我們一般會根據食材保鮮所需控制的溫度范圍不同,將存放區劃分為冷凍區、保鮮區、常溫區。在每個保鮮溫度區域下,又可以根據商品的品類,對不同商品進行分類分區存放。
冷凍區(-18℃以下):適合肉類、海鮮類的貯存,為避免串味,可在冷凍區下設置肉類存放庫和海鮮存放庫。
保鮮區(0—4℃):適合水果、蔬菜的保鮮,可在保鮮區下設置水果存放庫和蔬菜存放庫。
常溫區(15—18℃):可用于保證糧油米面、干雜調料等商品的質量,可在常溫區下設置糧油存放庫和調料存放庫。
商品存放棧板上
商品原料存放時都放置于棧板之上,離地、墻壁至少5厘米,幾乎98%生鮮企業都是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防潮是一方面,最關鍵便于挪動減少損耗,地牛、叉車等都可實現快速移動。
流量大的商品要存放在靠近通道的位置;保鮮要求高的商品晚進早出。
流量大的商品意味著訂單量大,靠近通道便于就近加工處理,減少挪動頻次與勞動量;類似豆制品、鮮肉類對保鮮度要求高,在采購與供應鏈訂購過程中,盡可能壓后進庫時間,做到分揀完即配送,以此降低運維成本。
夏天來了,氣溫較高時,對青菜類商品用濕麻布覆蓋,保持水分與新鮮度十分有效。
卸貨區位置
倉庫人員在此接收貨物并做好卸貨、檢驗等工作,卸貨區最好設置在靠近入庫門的地方,方便食材采購回來可立即卸貨。
卸貨區的高度可以保證與一部分車輛的車廂平行,或在規劃設計的時候將地面壘高,方便平行卸貨。
同時,卸貨區的戶外停車位數量也要根據業務量做好預備,并合理規劃好行車通道,避免堵塞。
若當場檢驗不合格的商品,可不進行簽收,直接退貨。
倉庫布局設計科學,會更加貼合業務的高效流轉,不僅利于你前期生鮮配送業務的開展,提升倉庫內各環節各員工的協作效率,也避免了后期因業務擴展,需重新打造倉庫之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