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零售、餐飲造成的影響還在繼續,與這些行業相關的各類商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凍品是其中之一。從食品的產地到最后人們的餐桌上,任何一種食品的供應鏈可能都不簡單。因為在到達餐桌之前,會有很多角色介入進來。下面觀麥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凍品的供應鏈有哪些?
供應商:為生產者提供所有生產初級產品所需要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包括種子、飼料、機械,農藥,殺蟲劑,肥料等等。
生產者:無論是個體生產者或者是大企業,他們需要面對著天氣,水,土壤和其它各種環境問題的挑戰,生產出符合質量要求的初級產品。
加工者:把生產者提供的初級產品按照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各種各樣的加工,從最初級的保存加工到滿足最挑剔的消費者的口味要求,形成各種中間產品或最終產品。
經銷者:他們連接著生產者,加工者和消費者,在整個經營過程中要符合相關的本地法律法規。這些企業小到夫妻店,大到國際連鎖超市,往往面對著激烈的市場競爭。
配送者:這是食品供應鏈中一個特殊而且龐大的群體,它們不一定和批發/零售者有直接的業務往來,但他們也往往連接著生產者,加工者和消費者經營也得合規。
消費者:盡管食品是每個人每天都需要的產品,但每種食品的價值在每個消費者眼里會千差萬別,這也是市場極為廣闊的食品行業競爭殘酷的根源。
物流公司:為整個食品供應鏈提供運輸,存儲和保障服務。取決于每種食品的特性,相關的包裝,溫控和防腐要求可能會很復雜。
政府機構:制定政策,保障食品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
金融機構:為食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提供資金相關的各種服務。
所以,針對特定的產品(比如凍品),做一個全供應鏈的梳理,最終理清整合所有相關環節是做好供應鏈運營的基礎。觀麥認為從客觀上來看,由于國內冷鏈物流網絡逐漸完善,整個凍品行業的確迎來了難得的機遇。這一方面由于快速迭代的零售市場給凍品帶來了市場增量;另一方面凍品的餐飲市場規模不斷增加,它在食材供應鏈、二次加工等垂直領域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