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農產品供應鏈仍然是一個非常有市場潛力的領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供應鏈管理能夠有效地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因此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和企業的重視。
1、農業為何如此重要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關系到國家發展、社會穩定。而目前全球疫情仍在繼續,國內防控形勢嚴峻,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社會經濟發展均受到威脅與挑戰。越是形勢復雜,越要穩住“三農”這個基本盤,這是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基礎。可以說農業是國民生存的根本,支持農業快速發展是必然。
2、農產品供應鏈真正處在政策的春天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也是黨中央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大背景下,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而國內大循環,三農是核心。
2021年2月,21世紀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意見》針對鄉村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規劃,包括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鄉村,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等。在拉動大規模基建投資的同時,全面促進農村消費,有利于推進“雙循環體系”的構建,農產品流通業、物流以及互聯網零售等行業將首先受益。
基于此,各級政府對于農產品供應鏈建設與發展的關注及支持力度也日益提升。2021年05月18日,財政部、商務部聯合發文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重點抓住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干線冷鏈物流,補齊農產品流通設施短板,打通農產品流通“大動脈”;完善產區“最初一公里”初加工設施設備,提升農貿市場、菜市場“最后一公里”惠民功能,暢通農產品流通“微循環”。
5月24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與中國農業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金融服務三農高質量發展,三方制定了具體合作方案,明確了包含支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在內的16項具體任務的時間表與路線圖。
3、政策+市場=發展不竭動力
全國農產品供應鏈100強企業年營業總收入近3000億元,2020年全國餐飲收入39,527億元,按照餐飲40%左右的原材料成本測算,食材供應鏈市場規模至少有1.5萬億,100頭部家企業總營收約占20%。放眼全球,2020年Sysco全年總營收超600億美元(人民幣約3822億),與國內目前食材供應鏈重點企業營收情況相比,相差甚遠,國內供應鏈企業發展空間巨大。
結語: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農產品供應鏈也可以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效率、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因此,農產品供應鏈管理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