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傳統的供應鏈存在的問題多,比如基礎設施不足,需求與供給呈現區域不對稱,運輸過程損耗大,產品安全難以控制,損耗率高等,營銷影響了生鮮流通環節的一個質量。那么生鮮供應鏈的完善可以借用數字化來進行完善。
某生鮮電商平臺副總裁說,生鮮電商并不是對線下生鮮業務的簡單改造,而是全方位的重構。生鮮業務的鏈條非常長,從挑選供應商、采購、檢驗、補貨、物流、倉儲,到訂單配送等,都包含在內。
第一步,數字化管理的第一步,是做好業務的梳理,把業務動作標準化。例如供應商管理系統負責采購,物流和倉儲系統在各地運作著貨物的運輸和存儲,訂單管理系統與直接面對的消費者界面時時更新。當然,能夠保障這些數字化運營系統不間斷、高效運行的穩定IT基礎設施和技術服務團隊是基礎中的基礎。
第二步,是挖掘數據的價值。讓算法來優化業務表現,降低加工損耗、精細倉儲補貨、向用戶做個性化推薦,提高訂單分揀配送的效率。每日優鮮可以基于用戶行為偏好和消費數據,精準提供滿足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他舉例說,生鮮業務的很多產品是短期保存商品,對冷鏈物流的要求也很高。以一顆西瓜為例來看數字化的“賣瓜”效果。首先,每日優鮮直營商品會從西瓜的生產地溯源,預測產量,進而根據這些數據,在部署倉儲物流時調配對應的資源,最后在銷售端向客戶個性化推薦。這中間每個環節形成的反饋和互動,西瓜的采購上架、運貨補貨的過程,達到智能化。在這個過程中,數據和算法會持續地迭代和積累,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這其中,數據和算法在決策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
第三步,是實現少人化,解放更多的“賣瓜力”。他表示,目前整個生鮮零售仍然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就現在的信息技術水平而言,無法實現絕對的無人化,但會先從少人化開始。每日優鮮目前的發展趨勢,就是逐步引入更多的數字化管理工具與自動化設備,盡可能地讓新鮮零售的作業中縮減人手,提高運營效率。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每日優鮮必然會在信息技術與基礎設施中持續投入,以實現算法和模型的優化,在獲取更精準洞察的基礎上,提升業務運營的效率與表現。
結語:生鮮行業本身是一個低毛利行業,對供應鏈體系要求較高,產業對接難度大,效率低。相對于家電、服裝、化妝品等電商渠道相對成熟的行業,生鮮產品的保鮮、儲藏與運輸具有明顯的非標準化,因此生鮮從生產到消費成本高、損耗高、加價高,一直以來都是相關企業運營的最大難點。對于生鮮產業來說,只有加速生鮮供應鏈的數字化變革,才能使企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