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觀麥的8周歲生日。
8年堅持,源于熱愛。
“持久的熱愛,無理性的堅持,持續在‘吃’的產業深耕。”
這是觀麥科技創始人楊威對這個行業的堅守,也是帶領整個團隊不斷努力的初衷。
今年,整個行業發展變幻莫測。
成立8年的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近乎倒閉;
自建供應鏈的海底撈、呷哺呷哺,上半年大比例虧損;
生鮮社區團購業務幾乎全線團滅;
而受疫情的長期影響之下,背后的食材供應商、半成品供應商,更是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除食材領域外,2022年,全球軟件市場動蕩不斷,中國SaaS行業投融資規模大幅下降,僅今年一季度,投資總額環比下降約27%。
而觀麥在今年收獲了C輪融資,越過了“哀鴻遍野”的行業頹勢。
觀麥,在2022年達到合作客戶11000家,平臺年交易額破600億,客戶續約率達95%,行業社群鏈接人數超10萬+。
這所有成績都不是偶然,是觀麥基于熱愛,不斷自我迭代,通過實現客戶價值的目標實現自我價值。
“如果你不想工作了,去看看凌晨的菜市和批發市場。”這句話生動描述了觀麥所身處行業的不易。
凌晨4點,城市空寂、萬物停擺,但農批市場燈火通明,總有一批人早早地拉起當日新鮮運達的蘿卜白菜,開始了檔口的迎來送往。
觀麥目前所服務的就是這樣一批人和企業,通過數字化系統和設備幫助他們改變工作困境提升效率。
觀麥從2014年入局,成為最早一批引領農產品、食材供應鏈企業數字化的先行者。
到如今,8年時間,逐步實現了行業數字化轉型工具從0到1的體系搭建。
近年,社會信息化程度在不斷提高。
但整個食材供應鏈行業,沒有接入互聯網和信息化設備的企業和個人,數量遠超乎想象。
依然有很多企業是采用人工+機械化工具的傳統作業模式。但觀麥長期的理想,是改善整個食材供應鏈的生態環境。
“加速農業數字化,讓農產品流通更簡單。”
原先,是市場需求的挖掘成就了觀麥,而如今觀麥的存在幫助了千萬家食配企業。
源于理想選擇了這個行業,但在真正踏入食材配送領域之后,觀麥發現傳統的食材配送模式是中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一直沿用至今的模式。
互聯網企業想要介入困難重重。
在實際調查和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對于食材供應領域而言,企業最難接入的并非工具等技術性問題,如何將人才與工具匹配才是核心困難點。
除了人才的擇業喜好導致行業人力缺口大外,我國社會的老齡化,年輕群體持續向大城市遷移,都在愈加增大食配企業的用人成本。
同時,由于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型的必然趨勢,效率高、成本低的食材配送企業將成為行業最終的生存下來的那批人。
人才的培育,運營管理模式的流程化,都是觀麥提供履約全域運營方案,幫助企業實現高效運轉的目的所在。
但對于觀麥這樣的開創企業而言,打開用戶意識存在巨大的教育成本。
如何能夠讓客戶甚至整個行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成為了觀麥首要需要突破的難點。
基于這樣的目標,觀麥從訂單履約工具的提供,逐步轉型到全域運營解決方案。旨在通過“工具+方法+知識”,為客戶打造極致的工具體驗和服務。
通過8年不斷地自我迭代,觀麥今年有了三大新的升級:
01 方法:從3.0到4.0,觀麥智慧化全域運營方案全新升級
02 工具:從效率履約工具到食材云鏈系統
03 知識:行業學堂全面升級,打造觀麥企研社知識平臺
隨著業務范圍及能力在全行業的不斷深入,觀麥也在不斷自我升級與迭代,旨在打通整個供應鏈生態,鏈接全域人員、設備、場景和數據… …
9月23日14:00,3大創新
觀麥品牌升級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