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我們在西安鮮之田的案例中,談及到多元化戰略的好處(《從永輝加盟店到自主配送,西安鮮之田的多元化戰略》);
也在四川天茂的案例中討論了企業建立人才梯隊的重要性(《四川天茂:人才管理是食配企業的制勝關鍵》);
此外,我們還可以在福州亦可鮮的案例中,看到在生鮮食配行業創業從0到一千萬,乃至于一個億的營收,都不是夢想(《實現從0到一千萬的食配創業,難嗎?》)。
這些企業的產品幾乎是相同的,根據成立年限的長短,每家企業的營業額增長情況又似乎競相類似,比如每三年為一道里程碑,經營近十年的企業基本可以邁向年營業額過億的門檻。
但由于成立時間,區域的市場競爭以及初始人的素質不同等緣由,每家企業又都有著各自的經營性特色。
今天,我們從開遠國洪這家企業中,通過解析它的商業模式,找到更多關于食配企業在經營的方面可借鑒的方式方法。
案例概述:
開遠市國宏經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創始人前身是個典型的“買菜佬”(但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企業家),2004年之前,游走農貿市場與學校企事業單位之間,從事著倒買倒賣的工作,幾乎摸透了當地食配的需求痛點,
企業基本面情況:
企業人數:120+人;
年營收:7000萬;
毛利/凈利:17%-18%/7%-8%;
業務板塊:云南省內的食材配送+4所醫院性質食堂管理;
主要客戶群體:學校、企事業單位、部隊,4所醫院食堂的食堂管理;
配送業務占比情況:(學校:企事業單位:部隊=30%:40%:30%);
2012年開始公司有自己的食品安全檢測室;
企業的員工平均司齡是四五年,也有十年以上的老員工。
業務平均每年同比增長10%-15%。
▲觀麥實施工程師與國洪經貿管理層
創始人說
業務穩定并不是指穩定的客戶,而是指穩定的客戶群,事實上天底下沒有單一的穩定客戶,但是市場需求是穩定的,企業要垂直瞄準一個客戶群體,以防客戶之間的流動。
企業要形成自己的成本優勢,要做到價格低廉,服務還能優質,同時還要保障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
借助科技的力量必不可少,細節中可見大用處,就拿食材的衛生情況來看,一個電子標簽就解決了多少人工手寫標簽污染食材的情況。
發展歷程及經營難點:
2014年的部隊改革:
食材配送企業,能做到部隊的業務已經是相當有實力的表現,通常而言,企業有經營部隊業務,代表的就是,質量安全有保障、業務穩定、企業營收穩定。
但部隊畢竟是一個地區稀有的大客戶,這個大客戶同時意味著限制多、門檻高、一旦失去就沒有下一個機會。
國洪經貿就曾面臨過這樣的局面:最穩定的客戶反倒成為最棘手的客戶。
2014-2016年全國進行的部隊改革,將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聯勤保障體制等多項體制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被人們稱為“史上最牛的軍改”。軍改首先要對付的就是貪腐情況,自然而然會影響到后勤供應系統。
國洪經貿原本的在2014年以前的業務配比是,部隊占比超過了50%,有時候直達60%,部隊改革直接招致了業務量整體下滑,企業直接面臨資金鏈上的困擾。作為創始人,袁總不得不被迫開展新業務。
是否經營多元化的困擾:
袁總曾在2014年的時候經營過一段時間的生鮮零售店,但大約在2016年期間,因經營不善就關閉了。
但是否多元化經營一直是袁總的困擾,我們知道,企業多元化的戰略只要不是跨界跨域,一般而言成功率是比較大的,可以對抗單一化經營的風險,就是東邊不亮西邊亮的道理。
多元化困擾了袁總一段時間,比較值得提及的是,袁總在經過自身對行業的觀察,
他發現,每次從總倉配送完一批訂單后,倉庫剩余庫存的處理是比較頭疼的,這些剩余庫存是比較易損壞,且如果不及時使用掉就算是不新鮮食材。
由于袁總早年曾經營過餐廳,因此萌發了“如果經營管理一個食堂,就能將每天的剩余庫存直接自己消化掉,同時還能增加企業營收”的想法,當然事實情況也就是如此。
如此一來國洪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閉環式業務鏈條。
未來是否TO C的擔憂:
袁總似乎一直很中意C端群體這塊市場。從早期的創業之初做商販,還是經營餐飲店,即承包了4座醫院的食堂管理,任然對C端用戶的消費意見反饋尤為重要。
因為袁總始終相信,任何To B服務擴展到C端,其市場空間必定會擴大十倍以上,因此,袁總認為,C端的用戶反饋是尤為重要的,選擇食堂管理為第二主營業務,好處也在于能直接獲取到C端的消費數據。
“國洪未來會做自己的C端線上平臺,我們相信自己能做好。”袁總如是說。
觀麥說:
國洪的創始人非常有草根起家干成一番大事業的故事特色,袁總本人能夠多次突破自身的認知限制,跟上時代的發展,將企業逐漸經營壯大,實屬不易。
他不像行業中的許多精英創業者,擅長謀篇布局,這不是他的擅長,他擅長的是觀察客戶關系的變化,消費者的行為變化,以及行業痛點。
在問起袁總同區域的競爭對手有哪些時,他似乎并不知曉,完全沒有在意競爭對手的存在,可見樸實創業者的簡單實干精神。
另外,袁總的多元化經營是相對成功的,經營食堂管理其實并沒有什么新奇之處,不同的在于出發點不一樣,
大多數增加食堂管理業務的企業,其初衷一般是出于擴張的目的,
擴張往往是伴隨加大投入的,從成本和營收比上就已經落了一大截,就算最終項目開展成功,也消耗了不少公司資源,企業的現金流要恢復,又得再等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