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進入送菜行業,往往被家人認為“太苦逼”、“沒面子”、“沒前途”。
其實,中國農副產品配送行業至今已有32年歷史。這個行業的人一直很低調,極少被外界所知。他們中間既有大學生,也有公務員,乃至市長。
為此,觀麥推出【中國農配100人】系列文章,梳理這個行業的100位重要人物,看看他們如何把送菜做成一件“很牛逼”的事情。
本期主題《劉延云:賣糧油包食堂年入175億,員工8萬超美國Sysco》
▲劉延云,千喜鶴創始人,全國政協委員
|讀農校,大二成了“萬元戶”
1967年1月,河北省南宮市高村鄉大高村一戶農民家庭中,劉延云出生了。
1983年,劉延云進入南宮中學。1986年,他考入張家口農業專科學校,就讀農學專業。
農專時期,劉延云是個典型“愛折騰”的學生。
大學三年,劉延云主動擦了三年黑板,成為老師眼中的“勞模”。除了學習農學知識,劉延云特別喜歡讀管理類書籍,尤其對名人傳記非常感興趣,熱愛鉆研成功人士如何發家致富。
學以致用,大學期間,劉延云做起了各種小生意。
那個年代,同學們的鞋子經常破了要補,去外面補很不方便,劉延云就跟學校領導溝通,承包了宿舍樓樓梯下的一塊小空間,然后招來一位手藝好的補鞋匠,為同學們提供補鞋服務,劉延云每天從中收一塊錢的管理費。
后來,劉延云又承包了學校研究所的豬場、雞場和鴨場,招募當地農民養殖,做清潔,從中賺取管理費。
大二期間,劉延云得知學校附近有個電廠為了迎接領導考察,需要臨時改造,正在大批招工。劉延云憑借農專的學生資源,順利拿下了這個項目,最后算賬竟然賺到了一萬多塊錢。劉延云20歲,就成了80年代的“萬元戶”。
畢業前,劉延云已經是學校外面小賣部的老板了。除了店內資產,劉延云還手握現金4000多塊。
|“公務員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農專畢業后,劉延云回到老家南宮市,進入政府部門工作,職位市紀委秘書。可這當公務員,工資才100多塊錢一個月。劉延云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1993年,劉延云毅然辭掉公務員職務,下海創業。
帶著7000元本錢,劉延云進入石家莊。當年9月份,他的“正義糧油公司”正式開門營業了,全公司僅有三名員工。
劉延云回憶創業初期,每次蹬三輪拉800斤大米(4麻袋)上石家莊的地道橋,上到半坡就實在蹬不動了,沒辦法只能等好心的人來幫助推上橋。
這樣一干就是五年,從一家糧油店發展到擁有十幾家門店,壟斷石家莊市橋西批發市場,成長為銷售額幾億元的糧油連鎖公司。
1998年,劉延云掘取了人生第一桶金——3300萬元。
|18年后,年入175億,員工8萬
劉延云之后的商業道路,可謂順風順水。
1998年,創辦千喜鶴饅頭公司,短短一年時間成為石家莊最大的主食品牌。
1999年,承包石家莊陸軍學校,成為全軍后勤保障社會化第一家。之后陸續獲得全軍四分之三的軍事院校食堂承包資格。
2008年,千喜鶴成為北京奧運會肉類供應商。
2015年,千喜鶴全年營收175億元,員工8萬人。美國最大的食品分銷商Sysco發展了48年,收購了150多家公司,員工也才5萬人。
劉延云的夢想:打造一家員工100萬人、營收1000億元的公司。
|劉延云的成功也許不可復制
1993年,他做糧油生意,恰逢國家開放糧油私營,劉延云首批吃螃蟹。
1999年他獲得石家莊陸軍學校的食堂承包,恰逢國家改革軍隊后勤保障,向社會開放,劉延云又是首批吃螃蟹的人。
2008年,他把千喜鶴冷鮮肉賣進奧運會,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冷鮮肉供應商,劉延云再次成為首批吃螃蟹的人。
時勢造英雄,政策紅利是推動千喜鶴年入超百億的關鍵因素。
有人說,人的一生每七年將迎來一次巨大的機會。劉延云剛好每次都抓住了機會,通過20多年積累,成為年入175億的行業巨頭。
按理說,政策紅利面向所有人,那為什么只有劉延云每次都抓住了?
|劉延云的“三觀”讓他每次都能抓住機會
用知識贏得“信用”。
劉延云在大學期間,就特別愛讀書,創業后仍堅持學習,累計閱讀書籍超過一萬本。
1993年,他剛進入糧油行業,沒有資金,但是他憑借自己豐富的知識積累,廣闊的視野,得到了“貴人”賞識。糧食局退休的一位老干部為他做擔保,還幫他介紹了自己在省糧油公司當經理的兒子,先拉糧食后給錢,一車糧油,貨款可欠十幾萬。
省糧油公司強大的支持,讓他當年就賺了12萬。之后五年,他迅速壟斷了石家莊橋西糧油市場油脂和大米的批發,五年內時間賺到3300萬。
借助專業研究機構。
劉延云從糧油跨入饅頭行業,半年時間成為石家莊饅頭市場第一,打敗了有多年積累的老企業。得益于借助了專業研究的力量,他們對石家莊饅頭市場進行充分調研,獲得了所有競爭對手的顧客評價信息,最后幫助千喜鶴做了三個關鍵決策:使用高級酵母提高安全等級;添加糖讓饅頭的口感更好;增加小型饅頭切合了兒童細分市場的需求。
敢于“吃大虧”,先抓住機會做大,再圖盈利。
千喜鶴從保障石家莊陸軍學院一個單位,到三年成為社會化保障的龍頭企業,最初通過大額虧損,獲得了市場機會。
當時部隊學員的伙食費每天只有5.5元,兩菜一湯。千喜鶴保障后,改為三菜一湯,伙食明顯改善,贏得了部隊學員的信任。結果,千喜鶴第一年就虧損了300余萬元。當時總后勤部首長非常滿意,才有了總后勤部決定三年全軍大學社會化保障全部搞完的指示,才有了千喜鶴三年成為全軍社會化保障龍頭企業的機會。
|劉延云的第四次機會——互聯網
2015年,劉延云再次意識到第四波政策紅利已來,毅然重金殺入食材配送互聯網行業。他牽頭多家同行公司,發起成立“沃膳網”,注冊資金1億元,低調進軍食材配送互聯網。
“沃膳網”不為外界所知,源于劉延云謙卑的做事風格。廣泛吸取知識,借助專業研究機構,低調大手筆布局。
當年,為了借助奧運會紅利,劉延云早在2004年就提前布局,在北京平谷投資2.4億,建立冷鮮肉屠宰加工產業園。為了獲得足夠的競爭力,劉延云重金引進德國和韓國的進口設備,并在北大荒秘密養殖有機豬,專供奧運健兒。最后,千喜鶴順利通過了奧組委12道檢查,一舉擊敗了原本領先的同行。
作為食材配送行業的傳統創業者,你要思考四個問題:
為什么劉延云要重金布局互聯網?
如何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如何借助專業研究機構的力量?
為什么在中國做企業要先投入做大再尋找機會?
歡迎加入中國食材配送互聯網聯盟,交流行業前沿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