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進入送菜行業,往往被家人認為“太苦逼”、“沒面子”、“沒前途”。
其實,中國農副產品配送行業至今已有32年歷史。這個行業的人一直很低調,極少被外界所知。他們中間既有大學生,也有公務員,乃至市長。
為此,觀麥推出【中國農配100人】系列文章,梳理這個行業的100位重要人物,看看他們如何把送菜做成一件“很牛逼”的事情。
本期主題《黃溪河:送菜年入6億,不忘故土》
|黃溪河:送菜年入6億,名聲享譽故鄉
1976年,在福建安溪藍田鄉后清村的一個農民家中,黃溪河出生了。
藍田鄉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當地2.7萬人,其中有1萬人在送菜、包食堂。
黃溪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創辦的和興隆是第一個上新三板的。
1998年,22歲的黃溪河開始涉足農業。
2008年,黃溪河正式創辦廣州市和興隆食品有限公司,給星級酒店、連鎖餐館、航空公司等機構送菜,同時承包食堂。此時,廣州送菜行業已經發展了10多年,普通農產品配送市場相對飽和,留給新進入者的機會并不多。
與大多數送菜人不同,黃溪河和他的同學李金川都是讀書人出身。他們更懂得運用先進科技,大膽借助資本,快速做強做大。
黃溪河想到一條有科技含量的“工業化”路子,用機器把菜洗好切好再配送給大客戶。采用電解食鹽水組合消毒的原理,殺滅細菌并消除農藥殘留。這樣一來可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二來可以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
2014年,首屆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全國4萬人報名。黃溪河利用高科技制成的新鮮消毒蔬菜——免洗凈菜,最終摘獲全國二等獎。標準化的免洗凈菜服務,成為黃溪河的核心競爭力。
配置設備需要大筆錢,黃溪河大膽引進風險資金。
自2011年開始,黃溪河陸續引進中農科創、廣墾太證、深創投、紅土創業、東方禪控、粵科鉅華、紅土科信、東方高新、粵科惠華等9家風險投資機構,累計融資6.3億元。
2015年,和興隆實現銷售收入6.26億,凈利潤6424萬。
2016年5月31日,和興隆成功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837628。
為回饋家鄉,黃溪河牽頭成立安溪藍田教育發展促進會,并擔任首任會長,他們向入讀清華、北大的藍田優秀學子每人發放獎學金1萬元。
帶老鄉發財,為家鄉捐款,是所有新農人的夢想。
因為夢想,你選擇堅持!
|前人的成功你無法復制,你得再往前看10年
年輕人進入配送行業,可以學習前輩的創業精神,但是千萬別再去做跟他們一模一樣的事情。單純的模仿注定會失敗,只有創新才可能成功。
食材配送看起來是紅海,但未來依然有巨大空間。年輕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尋找未來10年的新機會。
那么,新機會在哪里?
|家庭廚房外包是下一個金礦
過去10年,食堂外包擴展了送菜公司的邊界,成為行業最大的增長點。
未來10年,家庭廚房外包成為新的機會,送菜公司邊界將再度擴張。
那么,如何抓住這個新機會?
|創業者必須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
食堂外包時代,運營創新是“偽優勢”。
送菜公司最初切入食堂外包業務時,依靠創新運營手段獲得了嘗試的機會。但是這些運營手段和流程,甲方很容易學習,他學到后又自己干了。行業擴張出現“反彈”現象,送菜公司沒辦法規模化持續擴張。
之后,中央廚房工業化洗切流水線問世,甲方沒辦法自己干了。送菜公司獲得了“不可替代”的優勢,最終推動了食堂外包業務的普及。
從單位食堂外包到家庭廚房外包,門檻更高。
食堂外包這種工業化的管理方法,雖然降低了成本,但是無法實現個性化定制。目前,一些存在個性化需求的食堂尚未實現外包,仍然由甲方自己經營。
工業化洗切對家庭用戶是一種“偽優勢”。
家庭廚房的定制化要求更高,全家5個人圍在一桌吃飯,孩子、老婆和父母喜歡吃的菜都不一樣。二孩時代,兩個小孩的愛好也會不一樣。
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吃到自己想吃的菜,這是最大的挑戰。
|家庭廚房外包,需要具備“智能化定制”能力
掌握智能化定制,中央廚房運營商應該增加軟件資產的投資,用系統精準匹配用戶需求,實現個性化推薦。
智能化定制屬于疊加型能力,純互聯網公司干不來。
初級農產品配送是基礎能力,工業化生產才能建立規模優勢,智能化定制將獲得新的市場機會。
未來5年,誰率先具備了這種能力,誰就是下一個霸主。
中央廚房智能化是農配行業的大趨勢,如果你關注這種前沿信息,歡迎加入中國食材配送互聯網聯盟,與業界老總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