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真正的互聯網就是要構建一個生態、一個標準、一個統一的品牌形象,這是互聯網最大的價值。為什么可以做到,就是因為可以增加效率,可以協同,可以追溯。
由觀麥和億歐聯合主辦的《2016中國食材供應鏈產業論壇》在2016年10月21日深圳南山區科興科學園會議中心舉辦,參與的嘉賓包括億歐公司聯合創始人張佳偉、觀麥CEO楊威、大白菜科技董事長、深農股份電商總部總經理陳磊、開普勒資本創始人/總裁趙智明、中冷物流副總經理李成立、中央大廚房供應鏈公司總經理陳亞春、觀麥產品合伙人鹿寬、樂禾食品董事副總經理翟東升、送菜哥創始人劉文會。
編者按:楊威是第一批將農業食材和互聯網結合的從業者,他走過很多坑,交過很多學費,干貨滿滿。
楊威:大家好,這場論壇是億歐網跟觀麥一塊兒舉辦的,感謝大家,冒著生命危險,騎著“海馬”過來參加這個會議。
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互聯網到底能不能幫助非常傳統,非常草根,非常接地氣的食材配送行業提升效率。小農女是觀麥全資子公司,小農女過去兩年在食材配送領域從自營到部分開放、全開放,從完全重模式到平臺模型,走過了很多的路,走了很多的彎路,跳過很多坑。
通過過去兩年在食材配送領域的一些實踐,相信觀麥的觀點或者觀麥+小農女在互聯網能幫助加工配送商、食材配送傳統企業提升效率,我們有一些看法。
2B配送的思考,互聯網到底能幫助我們什么。當我們最開始想做這件事情,第一次寫BP,第一次見投資人,我們意氣風發,覺得這么大的市場,這么多中間環節,這么高的毛利潤,這么簡單的一件事情,不就是賣菜,多么好的一個市場,我們往往是看到一個坑跳進去好不容易填起來、爬起來又是一個坑,翻過一個山頭發現前面還是群山,相信大家都有這個感受。
在這個行業,我們以為層級很多,效率低下。敬畏傳統,這四個字也是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里。以為層級很多,效率低下,有一級批、二級批、菜販子、天橋上賣菜大媽,怎么有這么多環節。
以前講蘇寧、國美把電器從品牌方直接通過大零售店方式賣給消費者,擠壓中間環節,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京東又縮短了中間環節,就一定能創造價值,一定能給消費者讓利。放在農產品來看,到底一級批、二級批、三級批或者再往下,他們到底是不是中間環節,現實是什么?
農批市場從基地到一級批、二級批,從我們做B2B、B2C,做生鮮的電商企業。我們假設都是從基地進貨,進到總倉再到南山區的分倉,再往下走,這是很多B2C、B2B的企業都會這樣做的。我們從基地拉過來一定是用最大的車拉,我們一次性拉30到40噸土豆過來,我拉過來任何一個前端銷售節點,比如南山區南油片區,這個片區最多一天需要500到1000斤土豆,不可能拖著15米長的大掛車送過來,所有只有走分倉方式,如果不用分倉只能從源頭開一個小倉庫一直開到南油片區。
對于我們農產品而言,一級批二級批三級批不僅僅是中間環節,還起到貨物的分發跟整理等很多事情。
其中一個環節是定價,只有貨到批發市場,根據當天的供求關系才能規定價格。農業的中間環節絕對不僅僅只是起到渠道作用。每一級渠道都要加價,但是它加價是有合理之處的。聽說以前在深圳一個菜佬花50萬人民幣從另外一個菜佬手上接下來12個客戶,這12個客戶每個月給他產生凈利潤10萬塊錢。這個菜佬是不是很賺錢,暴利。但實際上呢?
講的這個菜佬,我去他的檔口看過,他把表弟、表弟媳婦、媽媽、表妹,差不多六七個人,雇傭有親戚關系的人,每一個人的成本大概兩三千塊錢。因為在老家一個人一個月賺不到兩三千塊錢,在他這里雖然很辛苦,但是每個月都能夠留下來兩三千塊錢。他有一個糧油檔,一個月三四千塊錢租金,在糧油檔門口的空地上做12個客戶的生意。
他的采購,每天白天忙自己的事情,晚上九點鐘開車去海吉星把菜買回來,拉到小檔口的門口,每天早上3點把員工叫醒開始分菜,分完之后早上6點鐘有一批貨在他周邊不需要用車送出去,另外一批貨用面包車送出去,這7個人待命到中午12點,如果中午12點客戶沒有任何反饋就回去睡覺。
如果客戶一旦有補貨的需求,例如:今天生意好缺50斤土豆,趕緊買回來,隨時響應。響應完已經到了中午兩點到三點。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他的客戶那里,他過來收尾款,光收尾款這個事他們也要花很長時間。
可以看到他一年凈利潤能有五六十萬,這凈利潤是靠這7個人,基本上沒有社保、沒有五險一金,每一個人工作時間16-18小時,除了睡覺之外都在檔口。有這樣的現實之后,大家覺得他們是不是暴利?特別是如果在座的兄弟們有一批是傳統的,你們應該很理解我剛才講的,可能還有一批是偏互聯網這塊,知道肯定不會是暴利。
行業市場非常大,客戶非常多,當年我們的BP大家寫的都是兩萬億的市場,這是2013年的數據,每一年還在增加。因為市場跟人口相關不是跟經濟相關,人越多,最后市場量越大。北京有10萬家以上的中小餐廳,深圳有7萬家。
但實際上市場大,又沒有門檻,誰都可以賣菜。在座的你們今天如果想做這個生意,今天晚上就可以從大白菜手上或者旁邊的南山市場買菜,立刻轉手賣給周邊的小餐館。
沒有門檻,所以競爭一定很多。當我們看市場很大的時候,撲進來,進來之后發現基本上十個餐廳對應一個菜佬,七萬個餐廳就對應7000個菜佬,一旦進來面臨的競爭對手就是7000家,這個行業,我們覺得餐飲大客戶類似“探魚”,一個月采購金額都是上百萬的數字。一天三四萬的采購金額,超過一萬的也不少。這么多大客戶,你只要做一個客戶,一個團隊進帳2%也能賺兩萬塊錢。但是剛才的小客戶競爭太多,大客戶又靠關系。
對于企事業飯堂這塊,廣州的和興隆黃董在做企事業飯堂這塊是華南區的領軍人物。這個看起來量大,服務也簡單。因為企事業飯堂是給人吃的,不是拿出去賣的,相對而言服務要求低,對食材的安全性要求高,毛利率相對高,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意,其實企事業飯堂非常重資質,而且靠人情關系,也不是那么簡單的。
這是一個非常沒有門檻的行業,但實際上是一個基本上沒有比這一片海更紅的紅海。我們以為可以革命掉他們,顛覆掉他們。第一批沖進來的選手看到這么大一塊蛋糕,總覺得吃掉3%、5%都非常非常厲害了,我們通過三五個點的撬動,最后把整個批發市場給顛覆,但實際上可能億元以上的資金打進去是沒有水花的。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作為餐廳老板希望這個行業的服務者是誠實守信、服務周到,但其實經常偷斤少量,試探市場底線。我知道你對這三種菜的要求很高,就給你最好的,另外八種我挑品相差的,因為價差可能50%以上的。每一個老板都喜歡價錢便宜東西好,但實際上一分錢一分貨,不可能便宜又買到好菜。我們講劣幣驅逐良幣。很多誠信菜佬,不偷斤少量,最后看起來價格高,他們都被淘汰掉了。
這個行業我們希望有規矩有底線,總有一些餐廳老板剛開始做希望找大公司或者有品牌的公司。他們覺得大公司或者有品牌的公司是有規矩有底線,不會拿過期的凍品,不會拿農藥超標的蔬菜,不會拿過期的肉,肯定有這樣的公司。但是社會上更多的是散兵游勇的小菜佬,他們沒法管很難追。國家只能管控到批發市場這樣的層級,要求批發市場的貨一定要好,但是貨流出去之后會不會變壞賣給客戶,他無法管控到,因為有7000個菜佬那么多。
那怎么辦?講到這里可能大家還是覺得這個跟互聯網有什么關系?這個行業的現狀,讓我們看到你僅僅把互聯網當成一個工具,只解決個體效率的問題,互聯網對這個行業有沒有用?我們兩年的驗證,互聯網對大家效率上的幫助,在規模不大的時候幫助有限,可以提升一點點,這一點點并不是最大的痛點,所以互聯網如果要有用,一定是要解決行業問題。
這也是我們創業企業,做這個事情要解決的是一個行業性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個體從1.0的效率提升到1.1的事情。對于中國這樣一個食品加工配送行業,面臨的是全行業的問題,而不是把現在這個行業的效率再提升一點,讓最終消費者的價格再便宜一點,主題并不是這樣。
拿出租車這個行業做一個類比。在出租車這個行業,最開始可能社會上全部都是黑車,沒有出租車行業,都是黑車滿足大家出行需求。后來政府發現黑車不對,你要去科興科學園,他先把你拉到寶安區再拉回來,收三倍價格。
接著出現出租車公司、出租車牌照,帶來的好處就是規范化有標準,可以追溯。根據你的發票,如果有問題可以查你,但是價格上去了。后來滴滴這樣的平臺出來了,滴滴先借出租車把平臺做好,又引入以前黑車這幫人,就是個體沒有牌照的人在拉活。但是滴滴有數據,誰沒有做好通過客戶反饋可以查他,在你進入滴滴平臺時期可以對你的資格做很多審核。
所以滴滴專車這時候出現了,滴滴這樣一個平臺就把出租車市場做得既靈活又規范。放到蔬菜行業,菜佬就是黑車,沒有被監管。以美菜為例,美菜還是這個行業做得最好的互聯網級選手。他要用自己的、非行政的力量建立當年出租車的生態。出租車市場為什么能夠起來,跟政府強力介入發牌照相關。但是美菜作為一家企業,不靠政府,靠資本,有可能可以建立,但是相當難。再往下觀麥,把大家統一到大的平臺,統一建一些標準。
再舉例,剛才講農批,最開始也是沒有農批的,最開始一定是大家從地里收完菜以后開始買賣。街頭賣菜,小時候有集市,一塊兒買,最后有一個固定的地點。大家看一下,出租車跟菜這個行業,從分散到集中,都需要一些力量進去,這些力量有些是借助政府資質的要求統一起來,統一起來互聯網再介入比較簡單。
有了出租車這個行業滴滴再介入是比較簡單的。對于菜而言,它的難度相對而言會大很多,因為它的服務是有實體商品的,又是非標準化的,看起來是類似的,但是難度是不同的。咱們這個行業,看了這么多,暫時不要想顛覆,不要想走捷徑,不要想快,因為你想怎么讓員工效率更高,傳統兄弟們都是幾十年的經驗,我們想快速是不可能的。想把它做好特別需要時間積累,執行力,需要螺旋式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這個行業要做,是站在上面做結構性的優化,而不是單個個體的優化,靠自己的力量或者通過一個互聯網工具幫助某一個子體效率提升,這個都改變不了這個行業的東西。如果互聯網要為這個行業做出貢獻,必須解構創新,重新做結構性優化。重構線下能力,建規矩,優勝劣汰,促發展。
到底如何重構?如何建規矩?加工配送公司,有些是規范化的,就已經偏向出租車,如果不規范小的就偏向菜佬。如何重構?過去這兩年的經驗包括跟非常多行業前輩不斷的交流,不斷的看,如果真正能夠為這個行業做出比較大的變化,那就兩個東西,一個是資金,一個是互聯網。
資金解決的問題是并購,拿錢這樣的力量,快速的建標準,擴規模。這個典型的標桿企業就是Sysco,以前是以Sysco為例。Sysco在69年成立,70年上市,以后每一年就差不多網羅幾家到十幾家的規模不斷收購并購,靠不斷并購獲取資金,靠他自身的力量,再靠錢的力量,把這樣一個不規范的生態統一到一起,這是錢的力量。
但是有一點,這也是我們沒有想太通的,Sysco在美國,它服務的是北美,包括周邊一些地區,它服務的對象大部分是偏西餐的。西餐有一個特點,在生鮮類的SKU很少,就是土豆、生菜,標準化的東西比較多。所以通過并購,管理壓力是小的。
但對于中國,我們國家菜系就十幾種,東北菜要的辣椒跟湖南菜要的辣椒都不一樣。對于中餐而言原材料非常復雜,單獨通過資金并購想讓他們達到統一的狀態,難度是非常大的,核心難度在于管理。
互聯網的作用?沒有互聯網的狀態就是這幫人你干你的我干我的,都在蒙頭賺錢,我也不愿意告訴你我是在收購還有十天就過期的凍品,沒有互聯網大家各干各的,沒有辦法協同。你今天也在這個批發市場里面,因為客戶定多了,你的車超出了二分之一,你為了超出的二分之一得重新找一輛車,這是沒有互聯網的狀態。
但是用同一套系統隔壁的人車空出了二分之一,很容易撮合。大家有了互聯網就比較容易信息共享,可以集采集配,有協同作用。沒有互聯網,你有你特色,我有我底線。我作為一個送菜的,只要不送我自己不能吃的東西,就對得起我的良心。但是有些人是我只要送看起來能吃的東西就對得起我的良心。還有人是我只要處理處理之后讓它看起來能吃就是我的底線。也有一部分是我堅決送最好的,我要開發票,采購知名廠商的。
有了互聯網,我們可能有滴滴的標準、神州專車的標準。為什么有了互聯網就能有標準,因為你加入了這個體系,像黑車加入滴滴變成滴滴專車,有規則可追溯,可以教育你、審查你、監督你,沒有互聯網就是黑車當道,整體上沒有品牌背書,但是如果黑車都加入了滴滴專車的平臺,背書是滴滴,出了問題滴滴會出面,會不斷在這樣一個平臺里面優勝劣汰,把最好的提煉出來。
對于賣菜也是一樣,如果大家加入同一個生態,為這個品牌、為這個聯盟負責,最后會有一個品牌出來,還是大家各自干各自的,但是會有統一的供應商統一服務的配送標準,客戶服務不好有統一的售后,這樣整個形象得到統一,這種聯盟就出來了。
最后我的答案,互聯網到底能夠幫助這個行業什么,互聯網我們講叫ERP,大家以前用友、金蝶處理經銷存的問題,這只是一個工具,它幫助大家提升內部管理效率。我們要做一個對這個行業有價值的事情,做好貨的人沒有強的品牌背書還是會被劣幣驅逐良幣,真正的互聯網就是要構建一個生態、一個標準、一個統一的品牌形象,這是互聯網最大的價值。
為什么可以做到,就是因為可以增加效率,可以協同,可以追溯。通過系統下的定單,最后這個牛肉出現問題了,我一直追溯到是誰分揀的、誰采購的,以及采購商背后的源頭。這樣就會達到一個可管理的狀態。不斷的優勝劣汰,互聯網支持下的行業生態,就會越來越有價值,對大家對食品安全會越來越有幫助。
最后這句話,跟剛才陳磊最后要敬畏傳統呼應了一下,這個行業最終還是會屬于原本那一幫兄弟,真正做賣菜的兄弟,他們有著五年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經驗,互聯網這幫人只是工具,最重要是要把連接做好,把標準做好,把這個體系做好,做好互通,做好整合,讓真正在從事這個行業的這幫兄弟們,在他擅長的領域,以統一的服務標準,為人們提供最好的優質的食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