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小編先跟大家解釋一下什么叫“售后改價”。
眾所周知,生鮮產品與普通產品最大的區別之一體現在價格的波動上。
普通商品的價格波動比較緩慢頻率較低,按月或者按季度波動。而生鮮商品的價格隨時都在變化,早上一個價,晚上一個價。都說女人翻臉比翻書還快,這生鮮商品的價格變化那比女人翻臉更快。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菜品當天的實際售價是多少,定價往往也是根據最近3天或者一周的價格波動情況來預估計算。如果遇上市場斷貨或者天氣突變,都有可能導致菜品價格突變,這也就導致配送商從農批食場采購的菜品單價比給到餐廳客戶的預估單價要高得多。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把這些出現突發狀況的商品從客戶已經提交的眾多訂單中找出來,按照實際的采購價格重新修改售價。
那為什么要給“售后改價”增加批量的操作方式呢?
其實這個是對于To B食材配送管理自然進化出來的產物。
我猜你會問,為什么是To B而不是To C?
對于C端客戶來講,由于整體互聯網電商環境的影響,大家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潛在規則,不管是先付款還是后付款,他們在平臺上看到商品在終端顯示是什么價格,那就必須按照這個價格結款,如果出現下單成功后再改價,對于C端客戶來講,這就是欺詐行為。所以,售后改價根本不適用于To C的配送管理。
(批量售后改價操作界面)
而那些做B端食材配送的企業,他們手里的客戶很多都是餐廳,一家客戶單日下單就要上千。
小明有100家餐廳客戶(B類客戶),每家客戶下單的菜品種類為20種。某一天,天降大雨,蔬菜集體大漲價,小明的采購價比售價貴了一倍多。這個時候客戶的訂單已經提交了,但因為客戶還沒有付款,所以還可以對訂單上的商品單價進行修改。
每家客戶20個蔬菜,就要改20次,100家客戶總共要改2000次,每次改價所花時間按3秒算,2000次就是6000秒,換算下來就需要花費近1小時40分鐘的時間。
現在,小明用觀麥系統批量改價功能,每個商品只需修改一次,系統里所有已提交訂單上的同一個商品單價將同時被修改過來,20個菜,就只需要改20次,總共耗時才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