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行業結合互聯網思維和成熟的物流體系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被譽為最后一片藍海。隨著“互聯網+”的推進和深入,越來越多的生鮮配送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且借機快速發展。這風云變幻的一年來,觀麥生鮮CEO專訪欄目采訪了三十多家生鮮配送企業,復盤這些優秀企業家采訪,我們總結了高速發展背后的幾種優秀做法,快來抄作業吧!
01 能讓人和企業走向成功的一定是強大的愿力和堅持
愿力,就是能發多大的愿,有多強烈的愿望想要成功,想要解決某個行業內的問題,想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事情。
愿力可以大到行業,小到企業,一個人足夠的愿力,可以支撐一個人去對抗黑暗、困難、艱澀、彷徨。我們許多生鮮配送創業者,都有這樣一股愿力和堅持。
案例① 星禾農業:八年堅持終有果,沖刺一億
星禾農業的董事長沐易,躬身入局,艱苦創業,從一個事事親力親為的生鮮新人,到能編出各崗位工作口訣的行業老炮,就像他的寄語中所寫:“行至今日,個中酸辣,已然嘗遍。”
創業八年,幾個合伙人均半路放棄,但他一直堅持奮斗,立志要把星禾農業打造成中國農產品流通第一品牌,而星禾農業今年有望突破一億規模。這也同他所言“然,行業之興,足以一展抱負;市場之大,能容一腔夢想。”
案例② 綠吉地:回鄉創業,村書記帶領800人脫貧
綠吉地董事長柳兆杰深耕生鮮行業16年,是名副其實的生鮮老兵。2013年鎮領導一個電話打來,柳兆杰就立即響應號召回鄉創業。
幾年來,作為書記,他解決了200多家貧困戶,約800人的工作溫飽問題,切實為農村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從做生鮮批發到回鄉建立種植基地,再到緊跟趨勢成立配送公司,他遭遇過生意場最大打擊,也最終獲得了成功。這位村書記推己及人,真正做到了“達則兼濟天下”!
想要一個企業的經營成功,想為家鄉、人民做一些共享,想改變行業現狀,不論是什么樣的愿力,這些都是讓他們堅持在生鮮這條路上堅持下去的理由,也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前提。
02 生鮮特色管理模式,你有沒有?
俗話說,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
食材配送企業由于業務流程冗長,管理起來非常難,管理是許多老板的心病。在不斷地探索中,有許多企業都形成了自己一套特色的管理模式。
案例① 百里農:特色阿米巴,以財務管理
阿米巴經營模式是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獨創的經營模式。憑借阿米巴經營模式,他一手創辦的KDDI和京瓷兩家企業集團50多年來從未虧損,成為全球企業界的神話。
但每個行業的情況不一樣,很難完全套用,百里農公司就創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阿米巴模式。 百里農的特色阿米巴模式是分部門獨立核算財務,采購、庫房、分揀等每個部門的主管負責核算費用,按情況定下部門的提成獎勵。
財務給每個部門主管設定好核算的模板之后,部門主管直接套用模板。每個部門獨立核算的數據,最后再提交到公司財務部,財務部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
以財務來做管理,必然需要做許多的數據統計分析,所以百里農選擇了觀麥系統,各業務流程的數據全部保留,省去許多統計分析的步驟,大大減輕財務部的工作。
案例 ② 廚小鮮:深度數字化,數據分析科學指導
廚小鮮的董事長曲總說:“老板永遠應該做老板的事,不要把自己拴到公司。我們公司現在沒有我,每個環節都可以正常運行。”
廚小鮮主要采用數據管理的模式,設置了數據分析師的崗位,每天負責分析毛利、下單客戶數量等各類關鍵數據,讓數據可視化并提出問題總結報告,為管理決策提供參考。使用釘釘進行管理,每天通過釘釘進行數據、文件等的匯報。
通過觀麥系統的數據來分析客戶,廚小鮮的曲總發現配送企事業單位的毛利會高一點,但是餐飲客戶的毛利就比較低,而品類方面量比較大的主要是蔬菜,蔬菜這塊毛利可能會高一點。
這些管理模式,讓傳統的食材配送公司達成了精細化、科學的管理,同時也符合自身的特色,值得學習但切勿照搬。
03 充分利用優勢,發展增值服務
互聯網在為各行各業帶來更多商機的同時,也讓市場變得更加透明化。明明我用的食材更好,定價高一些不是理所應當嗎?然而客戶卻不買賬,為什么?因為他沒有感受到!
怎么辦?提供增值服務不失為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顧名思義就是超出顧客預期,同時又滿足顧客需求的服務。
案例① 食全食美:術業專攻,為客戶開發餐點方案
食全食美本身開有幾家幼兒園的,同時做食材配送。自家的培養了一批高級營養員,配餐員、保健醫生,對于營養餐搭配等方面經驗豐富。食全食美也就發揮自身優勢,給一些幼兒園客戶們提供配餐菜單。
幼兒園的小朋友到下午兩三點鐘之后會餓,食全食美就開發了果點餐方案,為他們提供點心、下午茶。果點餐服務一經推出,就廣受歡迎,食全食美也獲得更好的口碑。
案例② 嘉卿貿易:發揮特長,提供食材到菜譜的方案
嘉卿貿易的創始人邱總,之前是開菜譜設計公司的,后來轉型做食材配送。他圍繞主推的特色食材,可以給客戶提供一整套的食材到菜譜的解決方案,方案包括菜譜、毛利率分析、營銷等食材一站式解決方案。通過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還能夠推薦銷售自己的食材。
當然,要做增值服務一定是切合自己客戶的需求,而不能盲目照搬。你不妨先好好想一想:
我為什么要做增值服務?我的客戶有什么特點,他們期望得到什么樣的服務?我可以給客戶提供哪些增值服務?我應該怎么激勵員工主動去做增值服務?個性化服務是否也是增值服務的一種?
想清楚這些,基本上可以找到自己增值服務的定位,和落地方法。
04 積極嘗試,多元化戰略布局
為什么企業要選擇多元化戰略呢?就是分散風險、協同效應、抓住機會。
第一,多元化經營能分散風險,實現優勢互補;第二,多元化經營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源和優勢。第三,還可以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所以企業為追求最大的利潤,開展多元化經營便成為理所當然的選擇。
案例① 青麥源:區域龍頭,上下游多元布局
青麥源餐飲是全國團餐百強、廣州龍頭企業,2019年營業收入近14億。青麥源的多元化戰略布局,包括食堂承包、食材配送、種植養殖、凈菜加工、團體配餐、社區生鮮、廚務策劃等。
有一種說法是,年營收5000萬是食材配送企業的規模瓶頸。而能達到青麥源這種超級規模,突破了這個瓶頸的企業,大多是拓展了許多產業鏈上下游的業務。比如一片天、鮮康達等都是年營收幾個億的企業,也是多元布局。
案例② 百源股份:縣域企業也可以多元化
身處縣級城市,大部分企業會偏向于走小而美的路線;但百源股份卻反其道而行進行了多元化戰略,布局了食材配送、生鮮電商、檢測認證等多元業務,甚至中央廚房、團餐等業務也在籌備中。百源股份新園區的設計,按照三個億的規模畫好了藍圖。
百源股份的總經理黎財旺先生說,百源股份就是要不斷的進行產業鏈上下游探索,力求從方方面面延伸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務給客戶,未來的競爭一定是服務!
我們上面提到的企業,都是進行了全產業鏈的多元布局,當然我們并不建議所有配送企業都這樣做。多元布局還是要看企業自身的現狀來選擇開展,像我們許多企業除了食材配送,也只拓展了諸如凈菜加工、社區生鮮等業務。
想要逆襲絕不容易,要做的很多很多,但是和優秀的同行學習絕對是捷徑之一!看完這些公司的優秀經驗,你學到了多少呢?你是否也愿意和我們分享你的經驗?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