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的巨大浪潮下,生鮮配送曾有過一段非理性繁榮,但去年開始,資本寒冬不期而至,資金鏈斷裂,使得物流資金周轉困難,一場倒閉的風潮洶涌來襲。資本撤出生鮮行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薄弱的物流環節影響著生鮮行業的未來前景,物流已成為生鮮配送難以承受之重。如何解決物流痛點,已成為生鮮行業東山再起的關鍵所在。我們和觀麥一起來看一下生鮮配送物流所存在的痛點。
生鮮產品在配送的過程中為了保持產品的新鮮度,在配送的大部分過程中都需要以冷鏈物流的方式進行保鮮。但由于我國冷鏈物流技術起步較晚,技術水平以及技術的普及度仍較低,這給生鮮物流配送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目前,生鮮在冷鏈物流配送上存在兩大痛點:一是城市間冷鏈物流配送痛點,二是“最后一公里”配送痛點。
那我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從根源上是無法一刀切的,以下觀麥將從幾個方面提出改良措施。
1. 設立智能生鮮自提柜
?
通過建立智能式自提柜,快遞員只需將商品放在具備冷藏功能的自提柜中,由消費者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取走,既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又能大大縮短生鮮商品的交付時間,提高快遞員的派件效率,增加訂單密度。
2. 創建生鮮倉儲中心
?
由公司出資控股、優秀員工個人出資參股,共同投資經營區域性冷藏冷凍倉儲中心,既實現員工自主創業,又推動了生鮮配送物流發展。
3. 解決消費與成本間的矛盾
?
在解決這一矛盾的過程中,各生鮮配送物流進行了各種嘗試和努力,但不外乎在運費上給予消費者一定的優惠,未來還需尋求別的解決之道。
4. 推進冷鏈物流的智慧應用
?
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實現對產品追本溯源,確保生鮮尤其果疏、奶制品等產品在所有環節,包括在加工、包裝、物流環節都是安全的。
通過對痛點及改良方法分析發現,不同生鮮產品對物流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異。要求最高的是冷鮮肉類、海產品等;其次是生鮮水果,在配送速度上要求較高;日常生鮮對冷鏈的要求比較低,但對時效性的要求較高。所以要根據不同的產品,選擇不同的物流配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