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配送公司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大致為以下幾點:
1、分揀員工作時間大多都在深夜開始,招聘的人員普遍年齡大,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弱,工作較為單調,很多人都是做一兩個月就辭職了,公司培訓的成本就會變高。一有人員流失就得招聘,俗話說“一個蘿卜一個坑”。在人員更迭過程中,企業不得不承擔巨大的時間成本。
2、員工效率低下,一個分揀區需要多個分揀工,企業需要招2-3個人員才能完成原本1個人的工作。
3、生鮮配送管理人員難招,同時這方面經驗豐富的人也很少。
4、采購人員的質量決定了公司毛利的多少。采購人員容易吃回扣、人員更新快、培養成本高,公司難找到好的采購。同時大部分配送公司的采購都是手工進賬,效率低,需要的人手多。
相信這些都是做生鮮配送公司的企業家們頭疼的問題。這些問題給企業帶來的不只是招人難,其中的人力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在企業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此時我們就應該分析公司的人力成本結構了。
1.分析人力成本
在生鮮配送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人力成本通常是排在前三位的支出項目,與食材成本、租金成本不相上下。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企業的成本控制方面,人力成本的降低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企業都應該分析自己公司的人力成本。
要進行人力成本分析,首先需要知道人力成本的內容。人力成本分為三個部分:工資部分、福利部分、人力成本的開發部分(包括內部開發和外部開發,內部開發主要指培訓,外部開發主要指招聘)。
人力成本構成及比例:
企業可以根據以上人力成本分析模型表格進行分析,這里表格太大,我就只放一部分了,完整版的可以在觀麥商學院公眾號后臺回復關鍵詞【人力成本】領取完整表格。
進行人力成本分析的目的一般包括:
(1)幫助企業設計能招到人的工資標準。
(2)分析人力總成本的合理性。
(3)預算和控制薪資總額或總比例(人力成本率)。
(4)有目標地提高人均效益、降低人力成本率。
人力成本分析完了,那么我們就該想想如何控制人力成本了。人力資源管理只有站在企業角度,通過合理地控制有效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無效成本,從而給企業爭取最大的利益。
那么,怎么控制人力成本?
2.控制人力成本
我們從下面三個方面進行控制:
預算
控制的前提是預算,沒有預算的控制是擠壓,是錯誤的控制。控制可分為兩部分:做好預算和控制方法。
人力成本控制有兩個重要數據——工資率和人力成本率。工資率就是工資占銷售額的比例,人力成本率是人力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這兩個都是相對數,不是絕對數。
在一個企業中,如果人力成本的發展沒有出現很大波動或變化,獲取數據的時間跨度越長,越接近常數。比如:工資占整個人力成本的比例約為70%~80%,這個相對不變的常數還可以進一步細分。
在得到人力成本常數之后,就可以預測某年度整個人力成本的預算,即:
人力成本預算總額=人力成本率(常數)×銷售額
人力成本預算包括的指標:(1)招聘成本、(2)培訓和學習成本、(3)離職成本
這三個指標都有相應都公式可以計算出人力成本,這里就放部分資料,完整版的可以在公眾號后臺回復關鍵詞【人力成本】領取完整表格。
薪酬
年度工資總額控制,就是通過預算工資控制成本。
當月預算工資=當月實際銷售額×有效人力成本率
舉個例子:
某公司實發工資時,根據員工總數,把員工工資分成兩部分:固定的基本工資和當月變動的績效工資。
由上圖可知,將預算工資和實發工資進行比較,會出現七種情形:
情形一,假設實發工資=預算工資,且基本工資∶績效工資=3∶1。
情形二,在銷售額固定的前提下,若增加人員,則基本工資一定增加,績效工資就減少了。
情形三,在銷售額固定的前提下,若減少人員,則基本工資一定減少,那么績效工資總額便增加了。
情形四,在銷售額固定的前提下,若堅持3∶1的工資結構比例,則增加人員后即出現當月工資透支。
情形五,在銷售額固定的前提下,若堅持3∶1的工資結構比例,則減少人員后即出現當月工資的節余。
情形四和情形五的道理相同,結果相反,增人,工資支出增加,就會透支;減人,工資支出減少,就會結余。
情形六,在人員、工資結構和總額不變的前提下,若銷售額未能達標,則出現當月工資透支。
情形七,在人員、工資結構不變的前提下,若銷售額若超額完成,則出現當月工資結余。
對于前三種情形,由于通過績效工資總額調節,使得各個月的預算工資等于實發工資,當月工資盈虧為零,那么用于年終調節的年終獎金總額就等于預留下來的工資總額。每個月都需要清算的情況適合于波動比較大的崗位和人員,針對不同的行業和企業,方法是不一樣的。
對于后四種情形,由于各個月的工資或透支或結余,那么在年終調節時,就是在以前的基礎上減掉每個月的實發工資,剩下的就是年終應得的。
以上七種情形,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做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這七種方法都可以有效控制人力成本。
人效
生鮮配送公司最典型的就是:人效低。在采購這一塊同樣也是,因為配送公司進貨出貨,需要做很多帳。
很多企業以為降低人力成本,不就是減少幾個員工就好了嗎?其實不是的。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提升人效,降低企業所需的人員數量。
他們可能會有疑問,人效的提升,不也意味著員工薪酬的提高嗎?為什么會降低企業的人力成本呢?
舉個例子:
某配送公司的一個分揀工之前一天分揀1000斤(或500袋),現在能夠分揀2000斤(或1000袋),綜合薪酬提高了30-50%。因為你的綜合人效不僅在提高,員工收入多了,成長也更大。
你的薪酬比別人高,在行業里企業招人也占有一定的優勢。人效更高的企業,由于每個人創造的價值更高,企業的付薪能力自然也會更強。這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會增加成本負擔。
另外系統對人效的提高也是很大的。
當小羅把5.5斤的土豆放在分揀稱上時,這時他要在分揀電腦上找下單6斤左右的土豆的客戶,然后再點擊打印標簽,將標簽貼在6斤土豆上。
如果用了觀麥系統,那系統會自動找到6斤左右的土豆,自動打印分揀標簽,分揀工只需要貼上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實控制人力成本還有很多方法:人員控制法、細分成本中心并將責任下移法,在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