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重中之重,它可以增強企業的運行效率,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推動企業的良性發展,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確保企業工作的高效運行,最終使企業和員工共同受益。
本文將詳細講解為什么要對采購進行考核、需要如何考核采購績效、和采購績效的制度和表格,以便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工作人員開展績效考核管理工作。
1.采購績效考核需要做什么東西
企業的具體工作任務與目標如下:
(1)理順采購戰略與采購任務的關系。
(2)培養采購工作者的供應商開發、篩選、評估與管理能力。
(3)培養采購工作者的降低采購成本與進行商務談判的能力。
(4)構建系統績效,會涉及計劃、倉儲、生產、調度等部門。
(5)輔導采購工作者對工具與方法進行掌握,實現技能落地。
績效考核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主要涉及對員工的態度、能力、業績這3個方面的考核。
企業在設計績效考核計劃時,必須清晰地了解怎樣制訂績效考核計劃,如何開展績效考核工作,明確在績效考核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 能力考評
?
能力考評是考評者根據職位說明書對崗位的要求、員工在其工作崗位上顯現出來的能力做出的測評。
能力考評主要對考評對象的經驗、閱歷、知識掌握程度、技能熟練程度、判斷能力、理解能力、創新能力、改善能力和企劃能力等進行考評。
2. 態度考評
?
態度考評主要考察員工在工作中的責任感、主動性、紀律性等方面。
3. 業績考評
?
業績考評是指對員工所承擔崗位的工作成果進行評估,其構成要素包括工作質量、工作結果、任務完成度等。
其中,工作質量主要是指:考評對象完成的工作任務是否都達到了標準。工作結果表現為:考評對象在規定時期內的業務處理量或數額是否達到標準,工作的效率是否合理,完成任務時是否以企業的戰略方針為準則,依照計劃完成業務,進而在保證工作質量的情況下取得豐富的成果。
2.為什么要績效考核
?
防止吃“大鍋飯”,穩定團隊
下面先看個法國著名農業工程師林格爾曼做的“拉繩子”實驗的例子:
林格爾曼讓力氣相近的不同數量的人拉繩子,然后測量繩子的拉力和平均每個人的拉力數值。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參與的人數越多,平均1個人的拉力反而越少。結果表明,當人數愈多,內耗愈大。8對8時,每個人的平均拉力只有1對1的一半。
這個著名實驗說明人們傾向于單獨作戰時的竭盡全力,但是到了集體中,更傾向于把責任分解和擴散到團隊中的其他人身上。這是集體勞動存在的一個普遍特征。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有水吃。
把這個現象應用到生鮮配送企業中,就拿分揀工舉例,公司有幾十號人,有些分揀工做多,有些做少,但是拿的工資一樣多,這就很不公平。員工對企業的貢獻很難劃分清楚。這個時候,懶惰的員工越來越懶,勤奮的越來越不想干,員工對企業目標和任務的責任感就會越小。
試想,配送企業如果沒有一套完備的績效衡量機制,讓員工的貢獻與企業的目標鏈接起來,員工將感到自己對企業的貢獻可大可小,可有可無,愿意付出努力的人就會更少,配送企業成本自然就會增加。
所以,績效考核從制度層面,確保了員工對企業貢獻的衡量,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3.采購怎么去考核
?
1、多做“加法”、少做“減法”
有些配送公司制定了一套績效考核,上面明確寫了扣分的項目,本月達到多少分才合格……像采購有時候一些小問題出錯了,就嚴格按照條款扣員工的分數,其實這樣很打壓員工心情的。在績效考核這一塊,應該多做“加法”,比如說采購一個月都沒出錯就加分,超過本周或本月目標加分等等。這樣員工的心情也會好,自然也會做好自己的工作。
2、采購部門主要考核4個方面
?
采購部績效考核以適質、適量、適價、適地的方式進行,并用量化指標作為考核的尺度。主要利用采購成本、原料質量、毛利率、采購效率等4個方面的指標對采購人員進行績效考核。量化指標、計算公式如下表所示:
采購部關鍵績效考核指標
采購部經理績效考核指標量表
3、供應商也是采購考核的一部分
?
采購人員是最經常和供應商接觸的,一個公司的毛利高低,采購人員是最關鍵的部門。
供應商管理上,就是后續的績效管理,比如每周統計上周、上月、上季度的按時交貨率、質量合格率,一發現問題,就及時跟進解決。
績效考核也傳遞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我們在關注你的績效。這就如兩組人在打球,不計分的時候大家都懶懶散散,隨便打打;一旦有人說,開始記分了,大家馬上就認真起來。這就是管與不管的區別。
跟任何績效管理一樣,供應商績效也要求簡單可行,盡可能客觀、量化。
下面是關于供應商的考核指標:
供應部關鍵績效考核指標
供應部經理績效考核指標量表
每個配送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最好是不要生搬硬套,結合公司的情況不斷的進行優化、改革,一套適合自身公司績效考核方法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