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超市或者一個配送公司開張營業,我們就要面對至少上百種商品,每一類商品、每一種商品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屬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對這些個商品作了諸如質量、容量、體積、功能等方面的規定,那么我們的采購部門在引進商品的時候,收貨部門和品管部門收貨驗貨的時候,如何去鑒別所經營的商品是否符合國家的規定呢?
上次觀麥講了采購如何管理查驗原料,這篇就講蔬果、肉類、水產品的驗收標準是什么?驗收標準意味這什么?有什么用?現在我們帶著這三個問題來看文章。
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
2016年10月,A配送公司配送的上海青不合格。
某配送公司是集收購、種植、加工配送、銷售為一體;以蔬果配送為主,為多家超市供貨,年銷售額為1億元。
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16年10月委托某檢測中心在深圳某百貨零售有限公司分店專場抽取上海青樣品,經檢驗,樣品“啶蟲脒”項目不合格(>1mg/kg),判定該批次上海青不合格。經查實,該批次上海青由A加工配送商送貨,產地是云南昆明,進貨量18公斤,進貨價7.28元/公斤,當天銷售9公斤,銷售價9.16元/公斤,銷售金額82元。
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二項:《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中: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一)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 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結果就是責令深圳某百貨零售有限公司改正違法行為,并罰款50000元。這導致A配送公司在超市這一塊名聲很不好,業務量直線下降……
這里因為A加工配送商只做了農殘快檢,沒有進行“定量檢測”,不知道“啶蟲脒”不合格,而且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其履行了進貨查驗義務。
這其實就是配送公司在驗收貨物環節沒有做好,對食品安全沒有重視起來,后果很嚴重,僅僅因為18公斤的上海青,就直接斷送了主營收市場的區域。試想哪一個超市還敢和一個有出現過食品安全問題的配送企業再次合作呢……
如果配送公司在驗收的時候就嚴格按照標準檢測,是不是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了?
其實驗收標準就是給配送公司一個參考的表格,在驗收的時候嚴格要求貨品質量,這個環節里能夠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耗。
像新鮮的蔬菜含水量豐富,如果運到配送中心的蔬菜水分流失比較嚴重,出現干枯的情況,就不能進行儲存。因為這樣的蔬菜很容易變質,儲存時間不長,會造成大量損耗。驗收標準就是以防這種情況發生的。
還有些給星級酒店供貨的配送公司需要選優質品的蔬果,而蔬菜種類多,有些員工區分不了所有種類,不知道哪些是優質品。此時員工就不知如何辨別篩選,這時一套驗收標準就很及時了。
本次觀麥整理了一套配送公司的驗收標準,希望能幫到大家。
配送公司驗收標準
肉類:
1、豬肉類:肉聯廠,要求必須是放心肉,交貨時需配有動物衛生檢疫及屠宰證明,去除筋、雜物,肉質鮮嫩,不注水,符合食品衛生要求;
2、牛肉、羊肉類:肉聯廠,要求有動物衛生檢疫及屠宰證明,去除筋、雜物,肉質鮮嫩,不注水,符合食品衛生要求。
肉類配送采用當日采購、當日配送的原則。采購的肉類檢查合格后,直接裝入冷藏車,利用冷庫車的掛鉤懸掛,不接觸車壁,調節好溫度,然后直接配送至客戶指定地點,由客戶驗收。
蔬菜類:
蔬菜類配送采用當日采購、當日配送的原則。當客戶下達訂單后,配送公司采購經理應攜同采購人員一同前往蔬菜供應基地,現場采摘所需要的蔬菜,不采摘過熟或欠熟的蔬菜,采摘完畢后由基地工作人員進行清水清洗,保證菜面干凈、無明顯泥土、無黃葉、枯死葉、無蟲、無雜質。
清洗完后,采用潔凈的保鮮筐盛裝,按統一標準放置,碼放整齊、無破損、大小基本統一,然后裝入干燥、整潔的面包車,直接配送至客戶指定地點。
水產類:
冰鮮魚與活水魚收貨標準:運輸工具:運輸車須經消毒,無污垢,保持清潔。運活水魚時車上要有充氧設備。
收貨要求:冰鮮魚稱重以除去冰水到滴水不成線時再稱重。魚肚以每箱不超過5%爛肚為基本收貨標準。如超過此標準,雙方協商扣重比率并通知采購,但仍要以顧客能接受的品質為標準。活水魚收貨時要注意供應商是否用充氧包運輸,魚稱重時要瀝干水份,以滴水不成線為原則,再扣除3%為標準收貨。
收貨后每箱魚要放冰鹽水(比例3%)進行保養,并儲存于冷藏庫內。
魚類品質的好壞(新鮮度)主要從魚鱗、魚鰓、魚眼、魚唇、魚臍、魚鰭、魚肉松緊程度、魚皮和魚鰓中能分泌的粘液量、氣味及肉橫斷面的色澤進行判斷。
1、鮮活(魚蝦蟹貝殼類)
2、冰鮮類
3、魚干
生鮮配送中心驗收標準一定要嚴格,配送商制定好驗收標準,嚴格執行,就能保證儲存的生鮮質量會非常好。當然生鮮長期儲存,也容易導致質量下降。配送商可以使用生鮮配送系統,提高配送效率。儲存的生鮮及時進行配送,就能保證生鮮有一個好的質量和配送效率,生鮮配送就會非常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