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疊加疫情影響,團餐行業也在不斷突破與變革。在味道、營養、便利性、安全,四者兼顧需求推動之下,中央廚房模式的團餐備受關注。
在生鮮、凈菜為核心的“保鮮”配送業務中,冷鏈物流大放異彩。但團餐配餐服務中熱鏈配送依然占據主流地位。
熱鏈存在保鮮時間短、配送距離有限,安全性隱患高等問題。據業內人士推測,5年內熱鏈或將退出團餐主流舞臺?
一份冷鏈盒飯的出品,從食材采購、加工、制作、包裝等等共有12道程序。
01 食材加工
蔬菜加工:蔬菜加工使用水觸媒清洗技術,挑揀(切制、清洗、振動分離異物)全程機械自動化操作。
根莖加工:通過挑揀、去皮、清洗、切塊、切絲、切片等標準化流程,機器自動化切菜、可形成塊、條、絲等形狀。
肉類加工:肉類進行初步處理后,使用切肉機,把肉切成塊、條、絲等形狀待用。
02 食品生產
菜品烹飪:需要熟制的加工的應燒熟煮透,其加工時食品中心溫度應不低于70℃,中央廚房規定所有食品中心溫度達75攝氏度以上方可出鍋。經過腌制、飛水、炒制、蒸烤等工序,制成成品。
中央廚房采用夾層鍋,根據食譜調制各類食材與輔料配比,按先后順序放入鍋內,設定時間后炒菜。
米飯蒸煮:日本進口全自動米飯生產線,倒米,吸米入倉、洗米浸泡,放水入鍋、傳送烤制,飯熟入桶,自動洗鍋,全自動化操作,從生米到出鍋只需37分鐘。米倒進去,1個小時可以加工600公斤米,做出1.38噸的米飯,可滿足5500個成年人飯量。
03 低溫冷卻和存儲
制作冷鏈餐的重要環節是降溫,飯菜出鍋后在30分鐘以內急速冷卻至20℃,避開微生物污染溫度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