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五個月,我國餐飲業的收入同比增長了22.6%,成為消費復蘇最快的行業之一。其中,生鮮食品的需求逐月增加,引發冷鏈物流的高峰時期。
在北京大興的一個水產分撥中心,中心負責人透露,北京市場對生鮮產品需求日益旺盛,加上多個產地的生鮮可以實現源頭直采,推動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
除了水產產品,越來越多的“新奇特”水果也在冷鏈物流的助推下豐富了消費者的“果籃子”。
數據顯示,1至5月,我國水果和水產產品進口額同比分別增長了12.1%和23.6%;餐飲等行業的快速復蘇,也帶動了進口冷鏈食品需求的顯著增長。
冷鏈物流的迅速發展助推了冷鏈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增加。今年前五個月,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總額超過140億元,同比增長了6.6%。同時,各地聚焦“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冷鏈需求,建設小型預冷移動倉儲設施和綜合服務站,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公共型冷庫庫容新增了98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了4.2%。
冷鏈物流體系也在輻射國際,多地“一帶一路”鐵路冷鏈班列跨境常態化運輸陸續開啟,多個運輸新通道的形成,加速了當地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一些企業投入使用智能化調度系統,提升運輸配送效率,節省運輸時間超過20%。
綜上所述,我國冷鏈物流在餐飲行業快速復蘇的推動下迎來了發展的快車道,不僅推動了消費者對生鮮產品的需求,也促進了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化調度系統的應用。冷鏈物流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新鮮和優質的生鮮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