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生鮮配送賽道上獨占一席之地,前期的規劃至關重要。智者從不打無準備之仗,只有充分準備,才能吹響勝利的號角。而在前期規劃中,生鮮倉庫的規劃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生鮮新人該如何規劃倉庫布局呢?
一、倉庫布局的基本原則
一般來說,倉庫的布局會根據業務動線進行合理規劃。從【采購卸貨—食材存放—食材分揀加工—客戶商品投筐—裝貨出庫】這樣的業務流程進行倉庫規劃布局。相應地,可以規劃出卸貨區、食材存放區、分揀加工區、客戶投筐區、裝貨出庫區這幾個大的區域,然后再對每一個區域做更深入的規劃。
二、倉庫規劃的三個原則
1. 食材入庫順序:食材入庫后,應按順序進入每個區域,盡量不掉頭。比如,部分食材直接從卸貨區到存放區,而需要分揀的食材直接進入分揀區。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2. 重型及時效性食材:對于較重、配送時效性要求高的食材,應盡量存放在靠近分揀區的位置,更方便之后的分揀,節省人力物力。
3. 專屬囤貨區:對于土豆、蘿卜等非常重的食材,可以設置一個專屬囤貨區,靠近分揀區或客戶投筐區,方便后續更高效地開展工作。
三、各功能區的詳細規劃
1. 卸貨區
倉庫人員在此接收貨物并做好卸貨、檢驗等工作。卸貨區最好設置在靠近入庫門的地方,方便食材采購回來可立即卸貨。卸貨區的高度可以保證與一部分車輛的車廂平行,或在規劃設計的時候將地面壘高,方便平行卸貨。同時,卸貨區的戶外停車位數量也要根據業務量做好預備,并合理規劃好行車通道,避免堵塞。如果商品當場檢驗不合格,可不進行簽收,直接退貨。
2. 存放區
在對商品進行儲存時,我們一般會根據食材保鮮所需控制的溫度范圍不同,將存放區劃分為【冷凍區】【保鮮區】【常溫區】。在每個保鮮溫度區域下,又可以根據商品的品類,對不同商品進行分類分區存放。例如:
– 冷凍區(-18℃以下):適合肉類、海鮮類的貯存,為避免串味,可在冷凍區下設置肉類存放庫和海鮮存放庫。
– 保鮮區(0—4℃):適合水果、蔬菜的保鮮,可在保鮮區下設置水果存放庫和蔬菜存放庫。
– 常溫區(15—18℃):可用于保證糧油米面、干雜調料等商品的質量,可在常溫區下設置糧油存放庫和調料存放庫。
3. 分揀區
分揀區,顧名思義就是對商品進行分揀的區域。具體面積大小可根據配送客戶類型和數量來決定,一般分揀區會配置手推車、貨架以及分揀系統配備的硬件等設備。在分揀方式上,配送企業常用按客戶和按商品兩種方式進行分揀。
– 按客戶分揀:根據不同客戶的訂單來進行訂單的優先分揀。
– 按商品分揀:根據當天需配送的商品總量來進行某個商品的統一優先分揀。
不管按哪種方式分揀,最后都需及時給商品稱重貼標,標簽上一般包含客戶名、商品名、商品實揀量等信息,方便后續客戶投筐工作的開展。
4. 加工區
對很多生鮮配送企業來說,某些食材在采購回來后,需要先加工再分揀,如蔬菜去除老葉、清洗,魚類食品剖腹、去鱗,豬肉分切、包裝等,這些操作均可在加工區進行。比如,某企業配送對象有凈菜需求,會先對食材進行粗加工后,再分揀。
5. 客戶投筐區
在商品分揀完后,工作人員將對應的商品投入對應客戶的食材周轉筐中。周轉筐的設置方式一般有兩種:
– 固定設置:場地面積夠大,給每個客戶設置好對應的周轉筐用來存放該客戶待配送的食材。
– 隨機設置:場地面積有限,客戶數量很多,有些客戶不一定每天都下單,可以結合相應的生鮮系統,去設置客戶食材投筐編碼,只需給筐設置好區域編號即可。
6. 裝貨出庫區
在所有商品投筐完畢后,直接對商品進行裝車出庫。額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配送企業為了更方便工作的開展,以及最大化的利用資源,會把檢測室、訂單部、財務室以及會議室設置在倉庫的一側,具體如何規劃可結合實際情況來決定。
四、總結
通過科學合理的倉庫規劃,生鮮配送企業可以有效提升倉儲和配送效率,保障產品新鮮度,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持續優化倉庫布局和管理流程,將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生鮮倉庫管理是生鮮配送企業的重要環節,關系到食品的新鮮度、安全性和配送效率。為了確保倉庫運營的高效和產品質量的穩定,以下是生鮮倉庫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點:
1. 溫度控制
溫度控制是生鮮倉庫管理的核心。不同種類的生鮮食品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將倉庫劃分為冷凍區、冷藏區和常溫區。冷凍區(-18℃以下)適合肉類和海鮮;冷藏區(0-4℃)適合水果和蔬菜;常溫區(15-18℃)適合糧油和干雜調料。定期檢查溫度設備的運行情況,確保各區的溫度穩定。
2. 物品分類存放
科學的分類存放有助于提高倉庫管理效率。按照不同種類、批次和保質期將物品分類存放,避免不同種類的食材交叉污染。采用先進先出的原則,優先處理即將過期的商品,減少浪費。
3. 衛生管理
生鮮倉庫的衛生管理至關重要。定期清潔倉庫地面、貨架和存儲設備,防止細菌滋生和交叉污染。確保工作人員遵守衛生規范,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避免直接接觸食品。
4. 安全管理
生鮮倉庫需要做好安全管理,防止火災、盜竊等意外事件發生。定期檢查消防設備,確保滅火器、煙霧報警器等設備完好無損。安裝監控設備,加強對倉庫的安全監控,保障貨物安全。
5. 設備維護
倉庫中的制冷設備、搬運設備等需要定期維護保養,確保其正常運行。建立設備維護記錄,定期檢查設備的使用情況,及時修復故障,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的食品損壞或延誤配送。
6. 員工培訓
加強對倉庫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培訓內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識、倉庫管理規范、設備操作技巧等,確保每位員工都能熟練掌握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
7. 數據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倉庫管理效率。引入倉儲管理系統(WMS),實時記錄貨物的進出庫信息、庫存情況、溫度監控數據等,實現精準的庫存管理和高效的物流調度。
結語
生鮮倉庫管理的精細化和規范化是生鮮配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通過科學的溫度控制、物品分類存放、衛生管理、安全管理、設備維護、員工培訓和數據管理,企業可以保障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提高倉儲和配送效率,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