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言,商場如戰場。在生鮮配送這個靠天吃飯的行業更是被體現的淋漓盡致,網絡上流傳著一句話:不做生鮮等死,做生鮮找死。多少人是摸著石頭過河,遭遇了重重困難。有人黯然離場,有人負重前行,沒有人會去關心你中間付出了多少的汗水、淚水,因為生鮮配送從來不相信眼淚。
今年進入夏天以后,我國的氣候變化無常,高溫酷暑、臺風強降水現象屢見不鮮,并且還帶來了干旱、洪水等自然災害,一時間蔬菜、水果的價格節節攀升,給生鮮行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有些蔬菜的價格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漲幅超過四成,導致了某些生鮮配送商原先簽訂的合同價格遠遠低于市場價格,但合同簽訂后價格無法修改,只能履約配送,結果損失慘重。
最近很多生鮮老板朋友圈里都在流傳一張白蘿卜的批發結算單(見下圖),這一張單上羅列出這一車白蘿卜在東莞市虎門富民農批市場的批發情況,散裝+袋裝一共28噸,在市場上售賣后,扣除運費及市場費用,最終只剩下5元錢。
我們可以仔細算下,總重:12050kg(散裝)+袋裝810件(編織袋打包,大概40斤左右,一包16000kg,12050+16000=28050kg,總重量28噸左右即56000斤)
總幣:4796+8000元=12795元(不足整數按滿5算)
付運費門費:11000元(運費是從產地到批發市場的運輸費用,門費是進批發市場交的進場費)
檔口費:1800元(沒有自己的檔口,租用別的菜商檔口的攤位費)
核算總費用:12800元
余幣:5元(實際是虧了5塊錢,12795-12800=-5元),這些還只是從單據里推算出來的數據,實際上還不包括收購人工費、清洗加工費、裝卸費用等等。
一大車貨拉到市場來,結果入不敷出,這在很多人看來也許很難接受,其實這個在生鮮行業是很正常的事情。做生鮮的,別說是一周,就是上午跟下午的成本都會差別非常大,根本無法管控。有時候你拉了一車貨去其他省份售賣,本來在裝車時行情不錯,但在路上走了幾天,價格卻刷刷掉了四五毛,賣了半個月,反而賠了兩萬多。
另外由于農產品本身就屬于易腐商品,如何做好保鮮也是關鍵問題。經常有老板訴苦遭遇了客戶的換貨,有時候采購回來的貨還好好的,送到客戶手里卻壞掉了。客戶要求換貨,倉庫備貨本身不多,還要去市場重新采購,并且換貨的油錢都比送這批貨賺的多。但也只能硬著頭皮換,不能既損失了貨物也得罪了客戶,結果一整天的辛苦算是白忙活了。
生鮮配送行業是非常殘酷的,它就跟海綿一樣,吸光你所有的精力。在這里不管你入局先后,是前輩還是新來者,只要進了這個行業,不看付出只看結果。有時候你起早貪黑,每天忙得團團轉,到頭來卻虧損連連,欲哭無淚。
生鮮配送從來就不相信眼淚,只有擦干眼淚繼續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