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鮮配送企業用工成本增加,生鮮配送企業組織架構精細化,也將成為行業的大趨勢。企業在用人的方式上也將產生新的變化。
在生鮮配送用工這一塊,推進靈活用工模式,可為生鮮配送企業精細化管理助力。例如,巧妙利用“全職+兼職”;“計時制+計件制”。
放眼來看,“全職+兼職”在部分大型配送企業已經非常成熟。
有專業的外包團隊進行合作,能更好地解決用工方哪里招聘以及員工不知道怎么應聘的問題。
同時,也能幫企業解決臨時性、周期性、季節性的崗位需求,更好地降低整體用工成本。
招工難?用工貴?30秒帶你認識生鮮配送企業管理人才難招
相比于目前廣泛應用的計時制,適當使用“記件制”能夠充分地調動員工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勞動效率。
對企業來說,這種方式能夠招聘到需要的人;對員工來說,也能公平去取得更高的工資。
人均勞效就是你當月的總營業額除以你的全體員工人數,得出來的結果就稱為人均勞效。
用工是剛性需求,然而用工成本在遞增,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提高人均勞效的方法來讓綜合成本降低。
人均勞效地增加靠的不是延長工作時間,相反員工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都能有所降低,這中間靠的是強大數據化平臺的支撐。
數字化平臺能夠將生鮮行業復雜多變的線下業務信息,轉變為可以衡量和評估的在線化數據。
通過數據信息的傳遞,生鮮配送企業能夠更清晰把握人力資源成本。
比如,稻樂園使用觀麥系統后,最大的成果就是能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以前的接單方式是微信、拍照、傳真或者電話,當時營業額是1000-2000萬,也需要至少2-4個錄單員。
而且傳統的接單方式,經常出現人為輸入錯誤,即使制定嚴格的懲罰措施也很難避免。
使用了系統后,下單可以在手機端、移動設備終端完成,系統后臺直接接受訂單,沒有人工錄入的錯誤,分揀、上架也更順利更高效。
以前4個錄單員,每人每天工作12小時,現在縮減成1個錄單員,而且工作量大大縮減,一般只需6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工作。
這樣一來,提高了準確率,還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
生鮮配送企業人員流失率大,似乎已經成為了行業共識,招聘成本高,用工成本也就更高了。
企業可以從招聘到管理2個維度來將人效最大化。
1、優化人員結構:核心是減少生產人員的用工成本
食材配送行業的用工可以分兩大類:行管人員和配送人員。
行管人員包括采購、訂購 、品管、行政、業務、客服、配送管理、倉庫等人員。
使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企業測評方式來減少行管人員的比例,這個比例越小,整體用工成本越低。
2、建立連帶考核制度
許多企業會將績效考核方案以考核表的形式來體現。
且根據不同部門的核心指標,設置對應員工的考核表,如銷售人員、訂單員、采購員、倉管員、分揀員、配送員、財務人員等。
需要注意的是,崗位需要建立連帶考核標準。
比如?般公司的做法是把采購供應商獨?出來考核,?不是連帶考核。如果采購管轄下?的供應商多次出現問題,包括退貨?些質量投訴等等。那么在采購的考核權重??,它占到了很?的?個?重。
當我們把供應商跟采購連帶起來考核之后,那么采購對供應商的管理就更加透明了。
第?個采購的考核是?利考核,是跟銷售部門進?連考。還有?個損耗率的控制,產品加?的損耗率,包括倉儲損耗,這是跟配送部門連考的,考核維度會更全面。
量化的考核機制中,?如損耗率、?利率和年終凈利潤的考核,這些東西都是可以量化的,能量化的東西就盡量把它細化。
比如,在考核權重??,量化考核機制采購是占了60%,銷售部門的量化考核是占到 80%,采購部門是按照64的?例來設置的,?產部門按照55的?例來設置的。
以此來促進不同部門和單位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協作,提高業務之間的流轉效率。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在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向敏捷高效型組織邁進,將成為生鮮配送企業的重要戰略。
在不斷發展的行業環境中,配送企業如何處理好雇傭關系,使得企業與員工共同創造新價值,將成為每一個生鮮經營者需要挑戰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