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山東一幼兒園食堂被家長抓包,學校食堂給學生提供生蛆的低品質腐肉。為何學生食堂食品安全頻頻爆發?究竟是誰在緊盯著學校食堂這塊“肥肉”不放?暑期,不少生鮮配送企業通過“投標”的方式,拿下了各學校食堂配送業務的經營權。
但近日,國家對學校食堂食材采購涉嫌壟斷經營等行為開展專項清理整頓,嚴禁違規拍賣學校食堂食材配送經營權。隨著國家政策的收緊,生鮮配送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學校食堂配送經營會越來越難嗎?
01 食材安全化
當學校業務壟斷成了國家治理的重點方向,食品安全,則成為了首要發力點。
食材安全風險防控體系緊緊圍繞著采購、貯存、加工、配送、供餐幾大環節構建。食材流轉的過程長且復雜,做好食材安全防范同時控制成本,核心是自建供應鏈。
但對于,無法在短期內實現供應鏈創新的團餐企業來說,優化以下環節,逐步實現供應鏈優化。
1.建立/合作自有基地,保障食材新鮮
與多家農場、蔬菜種植基地建立合作,最大限度保證食品安全,解決食材溯源問題。
2.合作/配備冷、熱鏈
建立完善的冷鏈配送網絡,可以在全國多地建立專業冷藏庫房,配備專業冷鏈/熱鏈運輸車,為學校食堂及時配送,并根據市場發展,及時調整、優化配送網絡。
3.食材管理標準化
所有生鮮產品采用統一的存放、包裝、擺放標準。發貨做到分批次發貨,按照發貨批次來。最大程度地減少生鮮產品的損耗,實現生鮮質量的最大化。
4.溯源體系建立
觀麥業內首發推出溯源系統,通過“互聯網+溯源+檢測”模式,確保食材來源合法,提高食材準入標準,讓食品流通千萬里、追溯零距離。
觀麥為企業提供信息存儲到數據端口,企業把食品溯源信息錄入,獲得溯源碼。
02 品質品牌化供應 優化供應模式
1.優化供應商,建立供應商篩選機制
學校食堂更關注的是食材品質和安全,而非價格。
因此學校食材配送企業要通過嚴格的質控體系和個性化的應急保障機制,幫助學校解決食品安全隱患、食品供應不穩定,同時對接多個供應商,給不同需求的學校提供一個不同品質的食材供應。
專供幼兒園、學校單位等垂直行業食材配送的配送有限公司,短短幾年實現年營收達到5000萬的突破。公司秉承對食材品質保持高要求、高標準,盡量本地化采購,確保食材的新鮮度。
在供應選擇上,采購先尋找成熟、靠譜的經營商,挑選2~3家進行合作。選擇好供應商后,同時也會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或者委托進行培訓指導,定期進行上門服務。
03 提高產品附加值
1.打造智慧央廚 提升產品附加值
隨著食堂業務的逐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食堂開始采用中央廚房供餐的模式。而智慧央廚的打造,能夠為食堂提供高品質安全的食材及學生餐,節省運營成本的同時,提升產品附加值。
2.強化服務屬性 提供差異性服務
做好學校食堂生鮮食材配送服務,還是要從學校的視角考慮。配送公司可提供特色配送服務項目,例如:將蔬菜加工、肉類切割后,再進行配送,對于生鮮配送公司而言,更有利于提升本身競爭力。
針對學校管理人員對食材行業不熟悉等現狀,為客戶提供食材采購、保存、營養搭配等專業培訓,也可為食堂提供膳食營養指導,增強客戶信任。
結語
一些學校食堂已經無法滿足供餐需要,存在由學校供餐轉變為中央廚房配餐的模式。
對于團餐配送企業而言,市場的變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同時對團餐企業的食材供應鏈和服務品質等層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已經有一些專業的團餐配送企業開始為校園營養團餐提供解決方案、一站式服務來推動校園團餐的升級。
其余團餐企業,如何在政策和學校壓力下,提升企業競爭力,憑實力“壟斷”學校食堂供應,成為了當下首要課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