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配送行業,影響商品定價的因素很多,由于生鮮商品本身特性和涉及生產加工做成,造成生鮮商品在成本核算環節比較麻煩,如進價成本、供貨商和采購環境變化等。
商品入庫成本核算方式有多種,每種計算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成本,而成本決定了毛利,跟食配企業利潤密切相關。目前生鮮配送進銷存大多使用兩種方式:先進先出與移動加權平均法。
同樣是這樣一個場景:
1、某倉庫1月17日,采購A商品10件,每個10元;此時庫存數量為10件,庫存金額為100元;
2、1月18日,采購A商品5件,每個12元;此時庫存數量為15件,庫存總金額為160元;
3、1月19日,銷售A商品12件,銷售單價為20元;
那么,按照兩種算法,各得出什么結論呢?
加權平均算法:
以商品的進價均價來作為商品的成本出庫,即將采購歷史中所有該單品的數量乘以其對應的真實采購價后求和,再除以這所有單品總數量。
針對上述問題,采用加權平均算出來的采購后庫存成本就是:
庫存成本單價
=(1010+512)/(10+5)=10.66元
總毛利即:
(20元—10.66元)*12=112.08(毛利)
以此類推,每次采購價不一樣,采購均價自動就會根據采購價進行調整。
先進先出算法:
顧名思義,就是先入庫的商品,出庫時優先出庫,并按當時入庫的進價作為出庫成本核算利潤
那么采用先進先出算法算出來的采購后庫存成本就是:
由于1月17日采購了A商品10件,所以此次出庫12件,優先核算先入庫的商品;但還差2件,剩下的2件就從1月18日進貨的5個當中減去;那么成本和利潤就如下計算:
(20元-10元)10件+(20元-12元)2件=116元(毛利)
其中,第一部分的10個,成本按10元計算;剩下的2個成本按12元計算。
結語:以上是一些基本的生鮮進銷存計算公式,可以幫助生鮮企業進行庫存管理和成本控制,更好地進行經營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