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環節減損增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指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合理加工、深度加工、綜合利用加工,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實現減損增供、減損增收、減損增效,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意見》提出,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環節損失率降到5%以下。到2035年,農產品加工環節損失率降到3%以下。
損耗率=(損耗量/凈用量)×100%
1、自然損耗:蔬菜被采摘后會自然流失一些水分,其損耗率大概為5%左右,具體的損耗量取決于采摘蔬菜時它本身含有的水分量。
2、人為損耗:人為的損耗量一般較大,因為在對蔬菜進行分揀(剔除黃葉、爛葉)時不好控制,而且會受到蔬菜的品質和分揀人員的經驗的影響。
1、例如供應商受生產環境的影響,生鮮品質及其外觀達不到標準,可能會影響客戶配送體驗。在采購完商品時,容易的出現驗收標準失誤情況,也會造成生鮮損耗。
2、生鮮商品的運輸裝載不規范,也會對生鮮造成不良影響,加快其腐爛變質的速度。
3、生鮮產品的正常損耗,是指在產品儲存過程中由于水分散失、溫度改變等原因造成的一定比例的損耗,這是所有損耗中可視為合理的損耗。
4、倉庫管理引起生鮮損耗的最主要原因是倉儲冷鏈技術使用落后,環境和溫度、濕度條件達不到生鮮儲存的要求,導致生鮮商品和原料保存不當而變質。
5、在管理人員進行產品管理時,生鮮產品無法保持供應、儲存、配送、銷售之間的動態平衡關系,如果把握不當或經驗不足,損耗和積壓往往頻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