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創業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雙創以來無數90后趨之若鶩的選擇創業,但當潮水退卻后,看到的卻是一個個裸泳者。
但是90后創業也不乏一些優秀創業份子,他們未必門庭顯赫,或者名校畢業,甚至可能還是草根,比如快看漫畫的陳安妮、兼職貓的王銳旭等等。
但是今天講的是貴州省安順市食配行業的以為90后草根創業者王勇,以及他創立熊火貿易的故事。
簡單來看看這家公司的經營數據和發展情況,可以發現它的草根之處以及亮點之處。
公司成立剛滿6個月,入也才一年零六個月;
當前團隊成員16人,成立之初是自己1人+一輛三輪車;
當前一個月營業額已經能達到50萬+,一年來說銷售應該也才600萬左右;
毛利控制在20%-23%,凈利潤在7%-8%;
為方便客觀看待這家企業,我們可以在使用SWOT方法簡單做個分析:
熊火XX的優勢與劣勢(SW)
貴州農產品的的特色以及其降雨量的優勢。
當地人對食配行業比較傳統的認知,對新科技和營銷思維非常缺乏,還停留在夫妻檔的個體戶非常之多。
90后的優勢在此就可以完全體現出來,在公關、策略、執行力、以及知識度等方面明顯高于一般個體戶水平。
在策略上選擇很重要,許多食配創業公司都糾結于該做全品類還是做爆款的問題,對于熊火XX的王總來說并不存在,熊火的策略毅然選擇市爆款,因為這個團隊有營銷能力的基因,在熊火的策略中,抖音和微信商城和群營銷是最拿手的,因此做爆款可以做起來。
但是從零的積累自然是一個很難的起步點,另外我國小微企業的貸款一直是個難題,因此公司在資金上也是一大難題。普通個體戶雖然經營模式傳統,但在小范圍內客戶穩定,資金流也相對小而穩。
機遇空間與競爭威脅(OT)
貴州省政府“黔貨出山”的政策支持,包括對農民的精準扶貧、脫貧的大力支持。在此方面讓貴州的農戶依然保持了當地特產的對外的輸出。
但是僅靠政策的激勵還是不夠的,沒有建立起市場化結構,農民還是把政策當成套現的手段。激勵生產后,農產品的市場流通就成了另外一個問題。
比起許多四線城市有400-500萬,安順人口的人口僅有234萬。
據當熊火貿易的王總所述,安順當地有一家絕對優勢的壟斷性國企,和遍地的夫妻老婆店。對于民企來說,量大和利潤率高的訂單基本很難分到他們的手上。但對于企事業單位來說,個體戶又無法保障食品安全問題。
從較大規模的國企到小微的個體戶,中間有很大一個層級留給民營企業,因此只要方法正確,思路清晰,有足夠的毅力,這部分企業會是當地的中流砥柱。
我們知道食配企業的起家大都是如此,那些正真能起來的公司并非說占據絕對優勢,更多時候是時機、策略和耐心。
對于中小食配企業而言,所謂核心競爭力在這個階段還并未特別凸顯,因此同質化競爭中,我們常看到,做爆款的會快于正在做全品類的,非要說上競爭力優勢,那還是“口碑和快”。
▲長按可分享給好友
口碑和快
在熊火的策略中,是以快驅動口碑,再以口碑驅動快。
快是快在“單品爆款”、“按時令季節引爆”,口碑是在于“多一點服務,誠懇一點”的經營思維。
食材中,生擒類利潤是較少的,蔬果類是叫豐厚的,因此做時令蔬菜是一個快速切入行業的入口,比如說春季的時候,春芽剛上市,就有很多人有這個需求,于這時候應該是集中精力主攻這個產品,其他產品可以暫時性放棄,在夏季這時是包菜比較缺的時候,就會拿它來做爆款。
這一點就對于做全品類的個體戶而言,由于客戶本身的需求所在,所以放棄的成本太高,很難做選擇,因此就給了營銷思維很強的團隊機會空間。
另外,一定要借助互聯網工具,新時代的營銷不是傳單、拉人頭、貼促銷海報,更多是抓準線上的熱點,借助抖音、快手、微信群等互聯網工具,這一點對傳統個體戶而言也也是一道難過的檻。
“快”之后是口碑,如果口碑不好,依然只是一錘子買賣,熊火的策略是“比別人多一點,誠懇一點”,這體現在幫助餐館酒店客戶解決價格和成本問題的同時,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幫助客戶省時間,交際上好一點。
交際在四線城市來說,幾乎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這里的生意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這點,有許多文化程度較低的個體戶來說,這一點也是硬傷。
平臺化思維
熊火除了在營銷上獲得一定成功,還具有平臺化的思維。
例如,熊火選擇和觀麥合作并不完全是自己使用的我們的系統,而是在此開放給更多的個體戶使用,
并且熊火的王總相信“價格戰一定沒有出路,最終贏家是我們的客戶,食配行業龐大的個體戶團體,應該聯合起來一致對外,一方面應該集中訂單,另一方面還要壓低供應價格,大家才能有可觀的盈利空間。”
▲長按可分享給好友
同時為搭建一個更號的平臺,熊火在自己的配送車輛上更多,配送人員也更多,場地也更大,以此來承接更多的同行需求,最終形成一個集成式綜合服務公司。
并且熊火對合作公司承諾在合理范圍內提升食配公司的銷售額,比如把原來每年100萬銷售額的公司,加入進這個體系后可以增加到200萬的銷售額,不并非難事。
當然在贏利方面,熊火要求加入進這個運作系統中個體戶,不能再對終端客戶加價,平臺在集中采購后,在供應商中講可以獲取一定的利潤,同時對平臺賦能增長比較快的個體戶會抽取一定比例的傭金。
當然在執行該計劃過程中,熊火的團隊也遇到過許多問題和困難,比如如何增加更多的車輛而又不會影響公司的資金流的問題,
王總作為創始提出的方案是,與閑置的貨拉拉司機合作,或者凡是有閑置車聯的個體戶及個人合作,按單次付費的形式。如此一來,在自己原有的車輛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兼職車隊,基本保障了車輛不會短缺的問題。
總結
熊火貿易的創業起步方法很像是一種傳統服務業+互聯網式的混合,恰好用在一個任然非常傳統的行業里,所以在當地個體戶的眼里,這是一個獨特奇異,卻又非常具有市場搶占力的公司,乍一看這家公司用的也是同樣的采購、分揀、運輸的體系,但運營模式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當然就當前而言,很難評判熊火未來能否殺出重圍,以及這種平臺化策略能否湊效,最終實現優于同行的收益,創業本身就是賤九死一生的事情,但我們能確認的時,因為時代在進步,就不再允許老舊的一成不變的事務再占據社會的資源。
有句話形容的很好:“你必須跑起來,不行也得走起來,再不行每天也要挪動一步,就算用爬的也必須前進,因為只有這樣才盡可能停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