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雙方合作達成的因素有哪些?經歷2年多疫情洗禮,團餐信息化在需求端和服務端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團餐企業應該如何選擇信息化服務商?
“實際大多數的團餐企業的信息化變革,僅僅是多了一個數據入口,但真正做到數據一體化管理的企業其實并不多。”嘩啦啦廣州分公司總經理路開彬坦言。
目前,市場上很多企業要么前端強、后端弱,要么后端強、前端相對弱。
“團餐行業的信息化整體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包括團餐企業在意識上不到位、數字化服務商的能力不到位等等,大多數系統只能滿足部分環節的需求,在團餐領域,我覺得現在任何信息化解決方案都還沒有完全做透,還離得較遠?!?/p>
過去,團餐企業的決策者更關注前端的項目點數量、營收,食堂的食材原材料雖然在成本結構中占比較大,但多依靠人工采購、對單,各類信息并不透明。
據觀麥科技CEO鹿寬介紹,團餐供應鏈系統通過將人工不可追溯的采購過程變為信息化可追溯過程,助力企業通過升級內部管控節約大量成本:
首先,供應鏈環節的數據透明,可留存、可比對的實時市場行情與價格,非常便于企業進行供應商管理,規范企業采購過程,精準進行采購決策,從而幫助企業買到最合理、最適用自身的產品。
同時,也簡化了手寫單據采購、電話采購等信息流轉過程,優化、縮短了供應采購信息鏈,明確并嚴格按照采購規則進行,從而避免因信息傳遞不及時、不精準,造成物料損耗或呆滯產品積壓、高庫存,形成浪費。
此外,通過供應鏈系統搭建的統一信息流轉平臺,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倉儲運行效率,優化中心倉效能,使食材從采購入庫到出倉,能以更少人力、更少場地、更規范化地操作,高效率、精準地流轉到前端項目網點。
觀麥科技CEO鹿寬認為,雖然前端中端后端的信息化貫通并非難點,但實現它,還需要一個過程,因為:
一、當前團餐的數字化程度還處于初級階段,前后端信息化改造可能性還很多。
例如,在前端項目點,大部分團餐企業還在以刷卡或一卡通方式去做管理,并未做到對就餐體驗、菜品和出貨等過程的精細化管控,“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而在后端供應鏈環節,雖然信息化應用較多,但是數據提取和操作仍未能完全擺脫人工,關鍵節點仍需要有人在系統上點擊一下。生產部門的分揀、出庫、運輸過程,對人力的依賴性也很高,距離通過半自動或全自動的智能化硬件替代人工、管控產能,從而避免人力及物料的浪費還有一段距離。
二、信息化企業與其前中后端全做,不如花最大精力將某一端做到極致。
“因為大家的關注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個企業不太可能把前后端同時都服務到非常極致?!钡共蝗缁ㄗ畲缶θ灮骋欢?,然后與其他優秀的信息化企業達成合作,讓客戶可以各取所用。
這是嘩啦啦和觀麥兩個企業聯手的背后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