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服務商進軍團餐市場,首當其沖遇到的一個攔路虎,就是團餐企業決策慢、推進周期長。
這一方面是因為相較于社餐,團餐業涉及更多利益相關方,產業鏈條更長且更復雜,即便在一家企業內部,前端項目點、運營部門、后端供應鏈等不同參與方看問題的角度及需求并不相同。
另一方面,“很多企業老板對供應鏈信息化的價值認知不夠,會把供應鏈當作收銀系統對待,不大理解為什么供應鏈系統從落地到用好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周期,因此簽單周期比較長。”數才網絡CEO舒尚斌分析認為。
“我們沒有完全把自己定義為一個SaaS公司。”觀麥科技CEO鹿寬表示,他們更傾向于自我認同為是一家產業服務公司,更關注自身能帶給團餐客戶哪些管理經營的方法和價值。
此外,疫情沖擊著很多企業的現金流,團餐企業選錯信息化工具和服務商導致“勞民傷財”的例子并不少見,不少團餐企業擔心信息化系統后續需要持續投入、價格高,導致企業信息化升級的決策鏈條變得更長。
一般來說,團餐的數字化升級改造,包括硬件、軟件的投入兩部分。軟件產品包括前端、數據化分析平臺、供應鏈體系三大模塊。
據嘩啦啦廣州分公司總經理路開彬介紹,信息化改造升級整體費用一般跟企業規模大小有關。例如,2000-3000人的食堂,如果采用的是非定制化開發的標準化產品,費用在6-10萬元左右,前端投入費用一般在幾千塊錢,前端費用取決于現有硬件設備,如果是植入芯片的智盤設備,價格會稍微高些,如果是條碼識別、則價格就會稍低。
團餐企業在信息化系統方面的個性化需求,是信息化企業開拓團餐市場遇到的第三個攔路虎。
“每家團餐公司對信息化系統的要求不同。有些著重看供應商管理,有些看銷售管理,有些看重庫存。地域差異也蠻明顯。”數才網絡CEO舒尚斌認為。
個性化的團餐管理信息化需求,要求服務商找到自己的合適定位,發掘自身能為客戶帶來的價值點,才能找到長期的合作伙伴。
針對團餐企業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信息化服務商,觀麥科技CEO鹿寬建議:
首先,要看信息化企業的IT研發能力和技術能力,后端是否有合理的架構支撐后續的業務發展,是否有合理的運維及迭代策略,團隊對于新的技術能力能否快速學習等,這一切都是隱藏在表象功能背后的重要支撐;
其次,慎選跨領域的信息化服務商,長期深耕某一領域的企業對于行業細節的認知更全面,例如觀麥科技,專注于給團餐食材配送商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且長期深耕這一領域;
第三,選擇能隨著行業變化做長期價值性投入的服務商,好的IT系統需要不斷迭代改進、磨合演進的過程;
第四,對于絕大多數地域化發展的團餐企業而言,還要考量信息化服務商的地域服務能力。
本文關鍵詞:團餐系統怎么選 食堂團餐軟件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