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批市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以此為生的批發商曾掌控了城市的生存食糧。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農批市場不斷外遷遠離市區。其次,互聯網讓信息對稱程度空前提高,供求雙方不再需要一個固定的場所,打破了傳統層層販運的模式。
農批市場產業鏈的變革,最難受的就是農批市場里的城市批發商,如為中小餐廳提供食材配送企業的美菜網,還有以阿里、騰訊、京東、美團等為代表的新零售,正在把農批市場的業務往外抽離,分流著批發市場的流量。
圖片
受此次疫情影響,批發商、農貿市場的流通渠道斷了,在傳統的思維里,農產品從農田流向批發市場,再流進商超或菜市場。
而食材配送行業從傳統的模式中突破出來,自建種植基地和倉儲,打通了農產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直接讓“農產品”與“餐桌”對接。
新模式的出現,也在不斷瓜分著農批市場原有的消費人群。
食材配送行業的出現極大的縮短了產地與消費者之間的供應鏈條,進一步提升了供應鏈價值,已成為農產品批發市場未來運營的趨勢。
傳統農批市場要抓住機遇,運用互聯網思維,構建網上農批+配送產業鏈建設,采取前置倉網絡和農超直供模式,大力發展冷鏈城配和宅配體系是農產品批發市場未來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時建立統一的質量標準,打造自有品牌,增強產品品控,提升產品溢價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