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預制菜行業整體發展相悖的是,全國團餐央廚企業普遍面臨服務功能單一、規模效應不突出、管理效率低下的窘境。
據數據統計,當前專做熱鏈學生餐的央廚企業,其設備利用率一般僅為30%左右。中央廚房團餐客戶多為校企合作,學校有固定的休息時間,例如周末和寒暑假。
為提升產能營收,在主營生產保質保量完成的情況下,可考慮開展凈菜、預制菜的配送業務,從而實現設備投入效用最大化。
通過科學測算,“雙管齊下”后的央廚投資回報周期可縮短半年至一年。
事實上,營養餐企業做預制菜其實并不成熟,團餐企業的中央廚房主要用來制作學生餐,集體配餐具有產品多樣化、小規模配送等特點。
而預制菜對企業的生產能力非常重要,且需要重資產投入,如果企業沒有集約化的生產能力、強有力的產品支撐、穩定的銷售渠道,則需要謹慎入局。
營養餐和預制菜分屬不同行業,在行業加速洗牌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才能勝出?企業不妨從這三個方面考慮:
01 供應鏈能力,提升運作效率
目前團餐供應鏈發展的趨勢還在整合優化,營養餐企業入局預制菜,首先要考慮自家的供應鏈能力,需擁有完整的預制菜研發、加工、檢測和實驗、冷鏈物流等配套設施設備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
預制菜爆火的背后是高質低成本的原材料、現代化生產工藝、規?;a線等強大的供應鏈系統在支撐。
02 精準定位市場,提升產品研發能力
營養餐企業入局預制菜,產品研發能力尤為重要,需要洞察用戶需求,并做到口味上的高度還原和生產上的標準化,同時兼具營養性和健康性要求。
同時,企業要針對不同的消費市場,研發不同食材、不同價位、不同口味的產品,形成大眾化、家庭化、個體化的市場產品系列,才能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03 可持續增長能力與人員組織力
營養餐企業除了需要增加生產研發人員外,預制菜的下游渠道復雜,不同渠道訴求差別較大,對經銷商以及銷售人員的服務、推廣能力有著較高要求。
預制菜在單一區域內進行銷售的話體量會很小,只有完善銷售體系,打通銷售通路,預制菜的銷路才會擴展開來。
對于營養餐企業來說,入局預制菜必須抓好供應鏈、產品研發和銷售渠道,從細微處做好消費者體驗,才能使產品形成較高附加價值,占領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營養餐企業也有在預制菜行業平穩發展,例如深圳德保膳食,除了營養餐基本業務外,它將中央廚房一部分車間產能去做社會企業的半成品加工,對外銷售即配類預制菜。
因此,營養餐企業入局預制菜需要認真考慮自己的市場定位,選擇合適的產品種類和價格策略,并且關注供應鏈和冷鏈技術方面的問題,營養餐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來仔細權衡考量。
結語:
隨著政策的推動必然會給學生餐市場帶來新的挑戰,對于正在爆發的預制菜產業來說,“進校園”的巨大爭議,或許昭示著急速狂奔的行業正在迎來第一個警報。
在資本助推下探尋成熟商業路徑之外,預制菜企業在搭建供應鏈、滲透渠道與滿足消費者需求基礎上的提升產品品質上還要做得更多。
而能否盡快厘清分類和概念,制定行業標準,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決定了預制菜產業是否能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