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食材作為生活中的必需品,一度成為最熱門的創業首選。很多生鮮配送老板當初入行時,都認為生鮮配送行業投入少,掙錢快,入門門檻低,是個賺錢的好門道。
等真正進入這一行,才發現到處都是踩不完的坑。而入行的第一個坑,非“分揀中心設計”莫屬。
此次邀請觀麥企研社行業專家來分享配送中心倉庫布局、分揀動線設計,幫助企業場地不變、員工不增的情況下,實現日分揀量從16噸提升至28噸。
對于生鮮配送企業倉庫布局來說,最大程度通過方案設計提升分揀效率,幫助企業快速分揀、減少多余流程,降低生鮮損耗。
觀麥企研社總結了4種客戶常見分揀區設計方式。
01 固定客戶分揀位擺筐
所有客戶的投筐區域固定,按照商戶名排列,一個客戶對應一個筐位,提前在各個客戶區域擺好筐。然后按照觀麥分揀標簽上的商戶名找到對應的筐子進行投放。
優劣勢:客戶投框位置固定,便于員工分揀記憶。同時能夠根據配送路線集合客戶,方便司機集貨配送。
適宜企業類型:適合倉庫面積大,服務客戶數少且客戶下單頻率穩定的企業。若服務客戶數上千家,同時客戶存在長期不下單的行為,這類布局方式坪效較低。
02 動態分揀位擺框
這類布局模式,利用了觀麥系統優勢,在后臺自動給當天已下單用戶標上序號,按照序號和標簽分揀內容進行分揀和投筐。
優劣勢:靈活性更強,投框區域利用率高,但對員工投框準確性要求較高。同時出貨裝車時,需要在區域尋找同一路線上的客戶。
適宜企業類型:場地有限,客戶數量較多且下單頻率不穩定的企業。
03 按客戶路線/單量大小分揀法
使用觀麥系統后臺的“按路線生成分揀序號”功能,在每日的訂單進入“分揀中”時,會基于路線生成分揀序號,如該分揀路線名為A,則A中的訂單,分揀序號依次為A-1,A-2,A-3。
為觀麥一安徽客戶利用動態分揀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分揀+配送模式。按訂單金額,給客戶從A-K進行編號。
訂單量最大的為K類客戶,基本一車能裝1-2家貨品。訂單量最小的A類客戶,一車則能夠裝上十幾家客戶。
優劣勢:這類分揀+配送模式結合,能夠保證同一司機的貨品在同一區域。司機進場集貨后能夠減少集貨時間快速配送。
適合客戶類型:適用于日分揀單量在300-1000單,發展受倉儲面積限制的企業。
04 司機&訂單雙投筐分揀法
由于,有些客戶既有生鮮蔬菜也有肉類、凍品等,配送時同時需要常溫和低溫配送。但一般情況,單個客戶很難裝滿一車的冷藏、冷凍品。
若不合理分配會導致配送的浪費。同時凍品,肉類商品的單價較高,如遇貨品缺失會對企業造成較大損失。這類高價值商品與蔬菜等低價值商品放在一起,在司機進場后的高峰時期,盤點效率較低,損耗較大。
針對這些問題,觀麥系統在動態分揀位的方式上,分化出“按司機投筐”的方式,可以通過對商品分揀方式進行設置,將商品分化為“訂單投筐區”與“司機投筐區”。
實現蔬菜和肉類、凍品分開配送,減少食材因環境帶來的損耗。
訂單投筐區,筐的擺放以訂單為單位。司機投筐區,以各個司機為單位進行擺筐(保溫箱)。分揀工將訂單投筐區的商品,通過分揀序號投入對應的筐中,將司機投筐區的商品通過司機名進行投放。
優劣勢:能夠實現在配送時,按照運送條件進行劃分,滿足不同食材在不同存儲條件下的分揀、配送。
適合企業類型:適合企業業務范圍覆蓋蔬菜、肉類,同時肉類、凍品類訂單比較多。
生鮮配送中心的設計沒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適合企業的方案,針對實際業務,選擇最合適的動線設計及倉庫布局方案,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觀麥提供實地考察服務,根據不同場地大小、場地情況進行為您優化倉庫布局。同時,優化配送中心布局設計后,能夠通過觀麥系統實現流程化系統化企業運轉。
本文關鍵詞:生鮮配送中心倉庫布局方案設計 生鮮配送中心倉庫布局圖 生鮮配送中心倉庫布局方案 生鮮配送中心倉庫布局要求 生鮮配送倉庫規劃圖 生鮮配送車間布局 生鮮配送中心倉庫布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