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在不僅在大型連鎖超市銷售,還廣泛應用于小吃快餐店、連鎖店、主打外賣的餐飲店、鄉廚、團餐食堂等各類場景。然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如何確定商家使用的是不是預制菜呢?預制菜因其儲存方便、操作簡單的特點,備受工作繁忙的年輕白領喜愛。但實際上,市場上不少餐飲商家在制作菜品時也會使用部分預制菜。
就在今天(9月14日)上午,記者前往南京洪武路的一家餐飲店,了解到該商家銷售的許多菜品并非現場加工制作。店長劉經理解釋說:“我們會先蒸好食材,然后將其保存在保溫箱中,在顧客點單后才進行加熱出品。這需要提前加熱,而不能在訂單生成后才進行加熱。這些預制菜的保質期有的是6天,有的甚至可以達到30天,因產品不同而異。”
然而,對于預制菜,商家通常不會在菜品上張貼標簽,外賣單據中也不會進行標注,除非消費者主動詢問,商家才會提供相關信息。劉經理解釋:“一般來說,如果顧客有疑問,我們會告知他們我們使用的是預制菜。但如果顧客不主動詢問,我們也不會主動告知每位顧客我們使用的是預制菜。”
那么,消費者對于餐廳使用的是否是預制菜是否知情呢?采訪中,一些消費者表示,在點單之前,他們并不知道所點菜品使用的是預制菜,他們認為這些菜品是現場烹飪的。但也有消費者表示,已經知曉商家使用的是預制菜,特別是當他們時間緊迫時,他們會選擇預制菜。“預制菜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它不僅快捷,而且衛生。我們知道使用的是預制菜,有時候就必須妥協,畢竟時間不等人。”消費者陳女士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一些位于商場和購物中心內的餐廳,由于場地有限,因此使用“預制菜”并不罕見。預制菜可以解決餐廳出餐速度慢、后廚人手不足、連鎖餐廳的味道不統一等問題。然而,盡管預制菜具有便捷和快捷的優點,但由于事先烹飪,有些菜品可能會使用調味料包,因此口感和新鮮度會略有降低,因此,提前告知顧客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據了解,隨著預制菜市場的火爆,市場監管部門也加強了監管。如果餐廳使用預制菜,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商家有責任盡到明示和提醒義務,顧客可以選擇是否消費,否則可能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管局洪武路分局副分局長朱海江表示:“如果消費者詢問是否使用了預制菜,商家應明確告知,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