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3年前,每日優鮮部分業務從C端轉向B端,并以此為賣點,拿到了20億元的戰略投資。但還未做出成績,便遭遇了整個公司的暴雷。
近年來,許多生鮮電商在C端發展不順后,開始拓寬市場,一邊主力瞄準C端市場消費者,一邊不放過B端穩定大客戶。
C端客戶穩定性不強,平均訂單價低,獲客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通過B端市場需求及訂單量大、貨款支付穩定能一定程度緩解,為生鮮零售平臺留出足夠時間持續搶占市場。
生鮮行業表面低迷,瞄準B端市場已經是生鮮電商拓寬市場占有率的方式之一。
例如,京東旗下社區團購平臺“京喜拼拼”網格倉逐漸接入B端業務,利用京喜拼拼原本的倉配體系,開始展開多板塊服務,實現京喜拼拼C端訂單+京東掌柜寶B端訂單共同配送的模式。
B端業務客單價高、購買頻次穩定、配送地點固定、貨款結算安全、售后服務方便處理等優勢,正成為有資本、有人脈、有管理團隊的各區域性大佬所青睞的投資或轉型首選。
隨著國內物流體系,冷鏈系統的不斷完善,生鮮市場的革新也逐漸從TO C端走向TO B端,并且發展迅猛。
據悉,中國線上買菜平臺2017年市場規模1,403億人民幣,2017-2021年CAGR達到35%;保守預計2026年將會達到10,449億元,2021-2026年CAGR將會達到18%。
市場規模呈現穩定上漲的趨勢,在這背后,是生鮮配送市場的巨大空間。
零售巨頭入局生鮮B端供應更進一步的作用在于與原有業務形成聯動協同。
資源復用的同時不僅能開拓更多的增量,同時這也是降低整體成本的關鍵。
結語:
除了B端的食材配送外,許多食材供應鏈企業也在預制菜方面持續發力。
由于生鮮食材存在非標化的特征,同時,加上冷鏈運輸效率較低,運輸和儲存損耗較大,貨源成本較高,盈利困難。
伴隨著中央廚房、預制菜等火熱,國內冷熱鏈技術也在持續不斷突破,提升自身運輸效率,加強冷鏈物流數據化能力,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此外,受我國餐飲連鎖化趨勢的影響,預計未來預制菜B端市場消費將持續增加。
對B端市場而言,預制菜降低了原材料損耗和勞動成本、節約廚房空間、提高了經營效率,有利于提升餐飲企業利潤。因此食材供應鏈企業進軍預制菜,將會是未來一個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