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3年7月26日光明網的報道,山東預制菜產業在過去幾年迅速發展,企業數量領先全國,計劃在2025年預制菜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然而,隨著產業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 缺乏知名品牌和研發營銷能力:盡管山東擁有眾多預制菜企業,但知名品牌較少,研發和營銷能力相對薄弱,這限制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2. 標準不足:預制菜概念模糊,缺乏明確的標準,導致很多企業在濫用預制菜概念,使產業體量虛胖,影響了行業的正常發展。
3. 缺少真正意義上的預制菜:部分企業生產的產品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預制菜,而更多是配菜、凈菜和簡單的初加工品,真正可以直接端上餐桌的中餐預制菜有限。
4. 冷鏈配送問題:部分預制菜,尤其是水產類,需要冷鏈配送,但冷鏈物流的高成本和技術壁壘限制了企業向外輻射業務。
為解決這些問題,業內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全標準體系,完善產業監管制度,明確預制菜定義和范圍,規范食品安全標準等。
2. 加快出臺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措施,制定精準化的預制菜扶持政策,培育領軍企業,促進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協同發展。
3. 加大科技投入,研發解決“炒菜”等技術難題,豐富中餐預制菜的品類。
通過采取這些措施,預制菜產業有望更好地帶動農業產業化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