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傳統團餐央廚模式投資越來越大,存在著效率低下、產能過剩、食品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學校統一配餐引起的“預制菜進校園”問題,正在多地持續引發熱議,央廚配餐模式備受關注。
作為團餐央廚物流體系關鍵的一環,冷鏈配送在為學校、企事業單位、商超等終端配餐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下熱鏈配送仍占據主流,其不僅對餐食配送距離、時效的要求較高,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從做團餐到布局冷鏈預制菜優勢在哪?
目前,冷鏈預制菜在團餐和社餐的占比高達49%。面對迅猛增長的海量市場需求,許多團餐企業紛紛布局預制菜領域。
尤其是建有央廚、冷鏈,在團餐供應鏈領域有戰略布局的團餐企業,將預制菜作為可以拓寬賽道尋求規模裂變的契機。
例如:某團餐企業單日單餐供餐能力為桶裝餐3萬份,但實際產能還有半數以上盈余,這也為其生產研發預制菜,提供了更多可能。
團餐企業憑借央廚、冷鏈的力量,預制菜品儲存時間得以大幅延長、菜品鮮度可以得到最大保障。
同時在冷鏈物流配送體系下,企業可以擴大配送范圍,提升產品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擴大市場覆蓋面,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且擁有自建供應鏈的團餐企業,自有銷售渠道穩定、項目點集中,服務客戶頻率高,預制菜產品可以率先高度供給項目點,過剩產能可以嘗試創造新的業務增量。
例如,團餐企業充分利用食堂的流量入口優勢,通過企事業單位內部的商超,把半成品凈菜,冷凍主食、生鮮食品針對C端售賣。而一些產能較大的企業,把一些標準化產品,搭載新零售或者電商平臺去售賣。
其問題點是原有優勢的嫁接需要探索,服務新興消費群體經驗不足,品牌固化,亟須消費心智認知轉變。
而食堂場景作為天然的試菜平臺,既降低了消費者對預制菜產品信任的溝通成本,也解決了售賣渠道的問題。
當然,團餐遇到預制菜也并非完美無缺,也有著非比尋常的挑戰。
單從技術層面來說,即便精耕預制菜領域多年的龍頭企業,技術研發也在不斷探索階段。
畢竟,要將單人份菜品升級到工業化批量生產,既要保證風味,又要保證食品安全,同時還要能解決生產、物流、倉儲等各方面難題,必須要有經驗積累。
另外,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預制菜并未完全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尚有對食品工業化產品營養、安全、味道等不同因素的質疑,因此如果大面積使用預制菜產品導致項目丟單,反而得不償失。
結語:
從整個行業發展角度來看,不管是從消費端、政策端,還是頭部企業發力方向,都已驗證了冷鏈配送,依舊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預制菜在傳統團餐行業中的參與度已越來越高。隨著更多的玩家入局,接下來的比拼維度會越來越多,包括生產能力、創新能力、供應鏈的管控,冷鏈物流等等。
預制菜的研發將成為團餐迭代的創新方向,為團餐企業提供可持續和更高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