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團餐企業發展瓶頸十分明顯,其中最主要的是費用高利潤低的問題。
由于需求端,特別是中小學及高校、機關通常會控制團餐企業毛利上限,這就造成團餐企業經營呈現“兩高一低(高采購成本、高人力成本、低利潤率)”的現象。
團餐企業如何突破重圍,找到增長的業務模式?觀麥客戶在發展經營中,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經營之道。
針對以上三大發展壁壘,觀麥曾服務過的一家對外承包食堂的團餐企業,從只配送一家食堂發展成為當地標桿,目前承包了30個食堂項目。
在與觀麥的獨家訪談中,他們匯總了以下三大發展核心階段,幫助團餐企業突破業務從少到多的發展瓶頸。
打造團餐企業與終端客戶的良性循環生態,突破獨立運營帶來的經營及成本壓力。
第一階段,食堂對外競聘制度
一般來說,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食堂的對外承包對團餐企業規模和資質要求較高。
集團化的團餐企業,能夠通過自身強大的實力和資質拿下整個項目的獨立運營權。而后,在外部做資質競聘。
將該食堂項目的一個或多個食堂檔口通過對外承包的方式,出租給其他符合資質的小型供應商。而總承包商則為所有食堂提供食材供應,統一把控菜品質量。
每個食堂都是單獨的項目點,每個項目點進行客戶獨立核算,并且將營收和服務質量與項目點負責人進行深度捆綁,因此整個集團的業務增長也特別的快。
第二階段,分倉運營,獨立結算
有了項目獨立運營的機制,那么如何通過后臺系統進行各項目的管理呢?
在這家團餐客戶選擇觀麥之前,曾花費20余萬購入了某品牌系統用于供應鏈板塊,但在實際使用中,該系統無法滿足客戶的實際使用場景,于是果斷選擇更換。
觀麥系統的分倉功能能夠有效覆蓋集團化企業有多個倉庫點的需求,實現多項目點獨立運營,后臺統一管理。
各個項目點,都有各自的小型倉庫。由各項目點統一下單后,總倉配送到各分倉倉庫,然后再按需求分配到各承包檔口。
由于每個項目點都是獨立核算的,觀麥的分倉功能就可以體現的很清楚。
第三階段,轉型至集體配餐(中央廚房)制度
在業務逐步擴大的過程中,集團預備完成中央廚房項目的拓展,想要通過建立供應鏈優勢,從食堂承包制度開始逐步轉型至集體配餐制度。
團餐企業通過工業化生產,快速形成規模化,打通整個地級市及周邊城市集群。
結語:團餐經營不變的是對食品安全與菜品品質的追求,變的是運營管理的模式,即從傳統粗放的管理模式,轉向專業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在保證團餐企業健康地轉型升級中,團餐業的成本降低幅度仍有很大的空間。